通常将领都会对自己的贴身战甲花费全身力气,这些战甲到最后,甚至可以变成传家宝。

    比起那些将军们花费浑身力气铸造而成的东西,量产的重甲比其差不算是什么丢脸的事情。

    要想甲胄变成刀枪不入,那就如同矛与盾之间的关系一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在亲手实验了之后,曹冲对这副甲胄还算是满意,但曹冲还远没有到满足的时候。

    “这一副甲胄有多少斤重?”

    郭逍一愣,很快的回答道:“三十五公斤。”

    三十五公斤?

    曹冲也是一愣。

    没想到这副战甲这么重?

    要知道,欧洲锁子甲的重量不过15公斤,15世纪时的哥特式全身甲也只有20公斤。

    虽然17世纪最重的盔甲达到了42公斤,但普通的重型四分之三甲也只是在2030公斤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光从质量来看,这重甲已经是比后世的重甲要重了。

    这不是当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曹冲要的是防御力强,在加了重量之后,防御力确实是强了,但是重量却是太重了。

    战甲太重了,对于一只军队来说,不仅不是好事,更是一个灾难。

    重量提高的同时,机动性下降,不仅如此,更是会让重骑兵入场时间大大减少。

    而且...

    能够承担三十五公斤并且还能够与敌人搏斗的。

    这样的人可绝对不多。

    也就是说,曹冲的兵源变得更加苛刻了。

    对于重甲兵,曹冲可是深刻的记得很多案例的,就譬如后世南宋岳飞的重甲兵。

    名将岳飞率领以铁甲、长枪强弩为主要装备的重步兵,以密集阵容屡屡击败女真族金朝骑兵。

    包括兵器在内,当时宋军重步兵的负荷高达40-50kg,由于装备过重,机动性受到影响,如绍兴十一年(1141)的皋战役,以步兵为主力的宋军,由于身被重甲,加上过于长大的兵器,负荷过重,因此未能全歼已溃不成军的金朝骑兵。

    对于机动性强的羌胡来说,机动性太差是很致命的。

    对于这重甲的防御,曹冲很是满意,但是对于重量,曹冲就不是很满意了。

    必须在不降低防御,甚至是增强防御的基础上,降低重量。

    曹冲知道这不是一件轻松的活,但这是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装备对于士兵来说,就是第二生命,曹冲不会拿自己手下的性命开玩笑。

    同时...

    曹冲的目光不仅于此。

    要改变一个时代,改变一群人,光靠制度的改革是完全不够,也是不现实的。

    只有通过技术的改革,思想的改革,才能真正的改变一个时代。

    汉末三国,世家的力量渐渐猖獗,但是,新的技术的出现,必然会出现另一个新兴的力量集团。

    而当这个力量集团比世家强的时候。

    曹冲要的改革,将会轻松不少...

    当然,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却可以从这重甲的技术改革,让曹冲看看他是不是可以培养出一批拥有创新精神的人出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技术,是创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