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卿,快快说来,有何良策?”杨广一听眼睛又闪出了亮光。

    “陛下,请恕微臣直言,杨勇所倚仗者,靠山王杨林也。我们之所以屡屡失败,主要是因为他跟我们打搅。靠山王处处袒护他这个干儿子,在王爷的心目中,您跟杨勇相比,早已退居第二了。要想置杨勇于死地,必须移开这个保护伞,不知道陛下是否舍得?”说到这里,宇文化及两只眼睛紧紧盯着杨广的反应。

    只见杨广心头一震,略一犹豫道:“爱卿是让朕除掉皇叔?不不不……万万使不得……”杨广连连摆手,头晃得像拨浪鼓。

    “陛下,您误会微臣了。”宇文化及赶紧施礼,“靠山王功高如日月,那是国之栋梁,又是您的亲叔叔,微臣怎么敢陷陛下于不义?微臣的意思是,既然他屡屡跟陛下相悖,可把他们父子分开。”

    杨广眼前一亮,继续问道:“爱卿,怎么个分法?”

    “陛下,杨勇现在是镇殿将军,只要陛下临朝,他就得陪王伴驾。而杨靠山王则不同,他为身为武将,其使命就是护卫大隋疆土,可把他远远地调出京师。他不在您的身边,只剩下一个杨勇,您不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

    杨广大喜,连连点头称善。但是他只高兴了一半,又道:“爱卿此计虽妙,但现在边关无战事呀,朕没有理由把他调离京城啊?”

    宇文化及一笑:“陛下,您怎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呀。您是一国之君呀,随便找个什么理由不行啊?要不这样,容微臣给陛下准备个道具,把他调到登州怎么样?”说着,宇文化及扒附在杨广耳边又低语了一阵。

    杨广听了连连点头:“好,就依爱卿。”

    三天后,又逢早朝,文武百官参王拜驾之后,殿头官高声喊喝:“众位卿家,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这时枢密院长史廖廷本出班施礼:“万岁,登州海盗猖獗,最近又多倭人出没侵扰,登州刺史多次上书申奏,请万岁定夺。”

    “哦,海盗?倭人?”杨广沉吟了一下,问,“登州地处边疆,又临大海,众位卿家,有何高见?”

    宇文化及出班施礼:“陛下,海盗倭人作乱已经有几年了,地方官力量弱小无力应对,万民涂炭,黎民不能安居乐业。您刚刚登基,一定不能小觑此事,依臣之见,可派一德高望重之人领兵前往征剿,让登州之民感到皇恩浩荡才是。”

    杨广一听连连点头,若有所思地说:“嗯,爱卿所言极是,只是越王新病,许国公代朕修东都洛阳去了,昌平王和忠孝王年事已高,皇叔,还得烦请您亲自走一趟了?”

    “老臣遵旨。”靠山王赶紧出班施礼,“老臣一定不辱使命,将海盗和倭人荡平,还登州百姓一个太平。只是陛下,此去征途遥远,贼人凶悍,只怕最少得个一年半载才能搬师。勇儿勇猛过人,还请陛下让勇儿跟老臣一同出征,多条膀臂。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靠山王心说,让老夫出远征登州,老夫责无旁贷,但勇儿必须跟我一同去,否则老夫可不放心。

    杨广脸沉下来:“皇叔,杨勇乃是朕唯一的一名镇殿将军,他得临朝哇,哪有让镇殿将军随军出征的?皇叔纵横沙场,威名远扬,难道皇叔怯战不成!既然如此,朕令请高明,让双枪老将丁彦平领兵前往吧。”

    “陛下,并非老臣怯阵,丁司马年纪也不小了,已受不了鞍马之劳顿,让他驻守京师比较合适,还是老臣去吧。让勇儿陪王伴驾也好,勇儿勇武过人,是老臣的干儿子,还是陛下的叔伯弟弟,就交给陛下了。用不了百日,老臣就奏凯还朝了!”

    靠山王一看杨广要派大司马丁彦平出征,他心里咯噔了一下子,心说,好糊涂的广儿,丁彦平和幽燕王罗艺是磕头的把兄弟你不知道?先王尸骨未寒你就登基了,私下里都骂你是六短之君,兴隋九除了老夫对你忠心耿耿之外,其余的都颇有微辞,这些你都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