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卿,杨勇跑到汉王那去了,奈何奈何呀?”杨广愁眉不展地说。

    “陛下,微臣正要说这事呢。汉王是受了先皇的封赏,领地山西、山东、河南一部等地,共五十二州县,而且这些地方都是水草丰美、经济富庶的地带。特别是其坐下的晋阳,自古以来是兵家的必争要地,最近微臣还听说,汉王虎视京师,以对抗突厥为由,私自招兵买马、积草屯粮,大肆铸造兵器。万一汉王要是有不臣之心,晋阳离京城这么近,大兴城危矣。”

    “爱卿言之有理,朕也听说,父皇在时,常夸五弟胸怀韬略,难道他真的有反意?”杨广心里早就有这块心病,杨勇任太子时,二人交往甚密,杨勇正好又跑到了他的领地,宇文化及再一煽风点火,杨广更加惴惴不安了。

    宇文化及再次躬身施礼道:“陛下,有备无患啊。眼下时机成熟,杨勇逃往蒲洲,陛下可拟道旨意,让汉王将反贼杨勇和公冶长拿住后,亲自押往京城,就说陛下思弟之意甚笃,并许以当面升赏。据微臣看来,汉王必不敢来,那时,陛下兴兵讨伐就名正言顺了。平了晋阳,祛除了汉王和杨勇之危,可谓是一石二鸟,陛下就可高枕无忧了。”

    “嗯,好。”杨广听了不住地点头称善,“爱卿所言正合孤意,那么派谁去下诏呢?”

    “陛下,微臣早就想好了,必须得一德高望重之人,那样显得陛下对汉王尊重,有诚意,忠孝王可担此重任。”

    “好,准卿所奏。”

    两个人密谋好后,连夜刷了道旨意,第二天让吴太监送到了忠孝王府。

    伍建章接旨后咧嘴了,因为昨天京城发生的事惊天动地,他当然知道。

    因为伍建章生性耿直,跟靠山王关系至厚,靠山王临走时不放心杨勇,就给来了封密信,让他保护好杨勇,告诉他这是皇室血脉,免受奸人所害。

    靠山王杨林刚离京,杨勇就反了,从东城门杀出,连大将来护儿也受伤了,结果三员大将带着骑兵追了半天,无功而返,最后杨勇逃进了蒲洲,这些,早有人向他秉报了。

    伍建章听了心中不悦,心说杨勇这孩子,放荡不羁,你义父既然把你托付给我,这些事你肯定知道。你要想逃出京城也行啊,这么大事你跟我商量一下,我替你想相办法,不比你蛮干强吗?结果你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杀出城门了,现在万岁圣旨到了,你成了名符其实的反贼,老夫想保你也无能为力了。

    伍建章权衡利弊之后,带上皇上的诏书,不敢耽搁,带着亲兵卫队,出了大兴城直奔蒲洲而来。

    宇文成都和来护儿的骑兵撤退以后,城头那个当头的不敢隐瞒,早就差人去向刺史大人送信去了。

    蒲洲刺史叫李灿,李大人一听大吃一惊,万岁派出骑兵追反贼来了,要强行进城,这三个带兵主将位高权重,我可惹不起。但是反贼就是前朝太子杨勇,他可是我们王爷的亲大哥,还是靠山王的干儿子,他进了我的蒲洲?我更惹不起!兹事体大,我须得秉明王爷定夺。

    他一面派人寻找杨勇,一面派人骑快马出城奔晋阳给汉王送信去了。

    正在这时,又人有来报,说双枪将丁司马撤兵了。李灿一想,他们肯定不能善罢甘休,他们既然认定杨勇是反贼,没抓到人皇上能答应吗?等着吧,很快就会有消息的。

    这时,天就黑了,手下人进来报告说,靠山王的干儿子和其手下的旗牌官公冶长求见。

    李灿一听,这不就皇上要捉拿的反贼吗?两个人挺胆大呀,我正找他们呢。但是二人身分特殊,在王爷未表态之前,我还不能得罪,因此他搭了个“请”字后,带人亲自接出来了。

    把杨勇和公冶长接进厅房之后,分宾主落坐,仆从过来献茶,茶罢搁盏。

    都是初次见面,李灿偷眼打量这二人,见这两个人虽然一身衙门公差的衣服,但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