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啊?这哪是跟自己谈举义大事,这分明是下逐客令啊!

    杨勇当时就傻了,他无论如何想不到事情会这样,婉儿不是说李靖同意了吗?不是说他跟夫人要商量商量,考虑一下吗,难道这就是结果?怎么会这样,婉儿呢?

    杨勇不甘心,想再说些什么,但李靖似乎似把刚才吟诗明志的事全忘了,又一想算了,很明显,这是人家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的决定,这就是拒绝了自己,难道还非要让人家明说吗?看来自己是空欢喜了一场啊!

    瞬间杨勇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心里好像被突然被什么东西掏了一下似的,那种痛楚无法言表。

    “多谢先生想得周到,在下这就登程。”杨勇说完躬身一礼,出屋就走,他都不知道自己迈的哪条腿,刚才的踌躇满志瞬间被冰冻了。

    这时李靖又追上他,把那包沉沉甸甸的银子塞给杨勇道:“并非李某出尔反尔,等公子脚下有了安榻之地,马前有了可驱使之兵,李某自然去投。”说完匆匆走了。

    杨勇一品味这话,李靖还是对自己没信心呀,不过想想也是,自己现在除了公冶大哥之外,一兵一卒都没有,他跟自己出村干什么?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靖本事再大,没兵没将也玩不转。刘关张三请诸葛亮,手下还有几千兵马,刘备要是一兵一卒没有,估计六请、十请,诸葛亮未必会跟他出山,跟他们三兄弟当马童都跑不上。

    既然李靖认为自己没资质,那老子就证明给他看,等有了些兵马和地盘再来请他也不迟,也顺便让他看看,我杨勇也不是吃闲饭的,好歹老子指挥过二十万兵马呢。

    想到此,杨勇心中的失落和愁云一扫而空,又充满了信心。

    进了屋,公冶长和杜义等人赶紧围了过来,杨勇把这一千两银子递给了公冶长,也没跟他俩多说,让杜义把乡亲们全喊起来,收拾东西准备登程。

    “公子,出什么事了吗?”公冶长都看出来了,杨勇刚才还兴高采烈的,现在有几分失落,赶紧起身问道。小杜义也围了过来。

    杨勇没隐瞒简单说两句,这两个人一听,都觉得李靖父女太不地道了,婉儿是个孩子,可是李靖堂堂七尺男儿,怎么能出尔反尔?公冶长义奋道:“公子,他李靖有什么了不起的,没有他我们照样可以大干一场!”

    “对,公冶长大哥说得太对了,他别看不上公子,我还瞧不起他!”杜义说着小眼睛瞪起来了。

    杨勇制止二人道:“嘘,二位贤兄贤弟,少说两句吧,李靖说得明白,等我们脚下有了安榻之地,马前有可驱使之兵,他自然来投。李靖所虑不是没有道理,我们现在身无立足之地,要兵没兵,要将没将,甚至连一兵一卒都没有,拿什么成其大事,至多是纸上谈兵罢了。等我们将这些难民安顿好之后,有了资质再来相请吧。”

    杨勇心说,叱咤风云的刘关张三兄弟还三请诸葛呢,老子才来这么一趟,而且还不是专程来请,就凭两句不伦不类的对联和那道抄袭来的辛词,就想让这么个大人物,携家带眷,把脑袋往裤腰带上一别,跟着自己混,这也太不现实了。

    “公子,您招兵吧,我杜义第一个报名,我不为钱,就为报答公子的恩德!”小杜义说着,腰板一拨。

    听到这话,又过来三四十个老百姓来到杨勇近前:“我也算一个!俺也要参加!……”

    杨勇一看,这些人年长的五十有余,年幼的十四五岁,别看穿得破烂,参差不齐的,跟花子队差不多,但个个发自肺腑,一脸的坚定与认真,心中高兴,但现在还不是时候,于是赞许了几句,告诉他们这些事以后再说。

    “主公,天又这么冷,不如跟李员外商量一下,给他们些银两,让这些老百姓就地安身如何?我们带着他们路途艰险,多有不便,他大都是些老弱妇孺,也受不了长途颠沛之苦,如果再遇上追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