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并不大,一下子也同不下上百人的开采队进入,于是工部来盖房子的人又来了,只是这些建筑都是由太子殿下出钱,但是使用后这些建筑物的产权全都归元家煤矿拥有。

    看着雷厉风行的太子处理决断各种事情,还是相当游刃有余的,元善发现这个太子长大了,以他的办事能力,如果能够到经发部来任职绝对是一个值得培养的苗子。

    “太子殿下,这人是不是太多了。”元善狐疑的问道。

    “才三百人,不多,等突厥人别调派过来这里也就有一千人开工,放心工部的房子一定会盖够的。”李承乾道。

    “不愧是太子,千人开采团的话,这矿也不知道够采多久。”元善心道。

    “一切都凭借太子安排了。”元善道。

    有了大量的人力投入,这开采的速度会快很多,产量就是元家赚钱的速度,现在煤矿缺乏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些黑石的利益价值,再过一段时间可能就会有人发现身边不起眼的黑石能够换钱了,倒是煤矿一多产量自然就上去了。

    这也符合元善的一贯宗旨,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价值。

    再说这煤矿的产量就在那里,他也不打算投入太多的人,现在人们看重的是煤炭的利用价值,可是产生的不良影响又谁会知道呢。

    “太子殿下,你肯定这么多的煤能够销售出去。”元善问道。

    因为之前只有元家一处煤就足够供应整个长安的需求了,现在是两个煤矿区,竟然还不够支持周边的州府的,这点有多大的需求量呢。

    “这还不是因为炉灶改造项目的普及。”其实李承乾没有说,支持他的人基本都用了一些雷霆手段,尤其是梁州附近的几个州府,基本上现在都在使用煤来进行烧火,连那几个州府的樵夫们都不得不改行了,否则根本就赚不到钱。

    听太子殿下这么所,他也不再问了,便继续说道:“这是除了秋天进行储备的数量以外的煤矿,现在这些都是太子殿下的了。”

    李承乾结果货物交易单便道:“钱货两清。”

    “怪不得你这么喜欢做生意,原来交易的感觉是如此的美妙。”李承乾莫名其妙的说道。

    元善听的是一头雾水,心说也不知道这个太子刚才又脑补了什么事情,刚刚投资火车项目的三十万贯不但赚回来了,还有多余的。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