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只能交给虞景明来继续。

    “辛正监今天怎么有空,军器监现在正是大发展的时候来这里有什么事情么。”元善问道。

    “元仆射,正是因为此事,规模扩大后需要大量的工匠,可是现在即便是从各州府调派工匠也不够啊。”辛良畴道。

    “大唐人口众多怎么会缺工匠呢。”元善道。

    “人口虽多客户可是入匠级的可不算多,从各州府调集工匠,想要调派更多的工匠便会影响到州府铁匠需求,所以本官为此事犯难了。”辛良畴坦言道。

    对此元善不想说什么因为在元吉工坊内,其实真正的工匠就那么一些人,剩下的全都是帮工,从帮工开始然后逐渐有了手艺可是他们确并不是匠籍,在元家这些人工钱很高,但是都有打黑工的嫌疑。

    “匠人都是需要慢慢培养的,或许可以让工匠们多带两三人做徒弟,至少先将人手凑够吧,至于别的事情本官也无能为力。”元善道。

    扩大后的军器监就跟一个大工厂一样,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将分包的业务现在变成了自家经营,统一管理的产量提高了一些,这是好事,大事很多问题也不是经发部和他元善能够解决的。

    不过让工匠们带徒弟这个事情倒是个不错的主意,而且那些人可以先不入匠籍,考核时间还不是由军器监的人来定,所以从这方面变相吸收一些人来培养自然是不错的方式,就是有些不按规矩。

    “多谢元仆射指点。”辛良畴明白了过来便道。

    “与我何干。”元善随口道。

    等辛良畴离开后没几天,军器监的工匠们则是每个人至少都要带三名徒弟工,人都是辛良畴去安排的,基本上都是属于帮工的性质,但是既然有师徒名义一些必要的手艺还是要传授的。

    结果军器监除了机密的核心区域之外,新扩大的铁匠工坊简直就能够了一个铁匠培训基地。

    而再普通的铁匠铺想要雇人则是按照帮工的关系进行雇佣,但是实际上确实有师徒关系,只是籍贯并没有开动,但是这些玩帮工名义上都是临时工。

    但是情分上还是依照铁匠的惯例,于是很多普通的百姓开始具备了一些技艺,势头还不小。

    但是事情却不是那么的顺利,就比如这个儒家治国的时代,孔颖达得知了此事之后便向朝廷反应,这是“倒行逆施”,极力想要制止。

    可是从政令来说,“临时工”这个“身份”完全就是和合理合法的。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