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见到后全都开了煤矿的,只要符合采矿相关的安全制度就可以了。

    成本很低几乎只有劳动力,但是出售成本却很高,尤其是雇用马车的费用,短途都是用人或者独轮车进行运输,煤炭又沉还占地方。

    所以出售时候的价格成本比较高但是又不能太高价,否则百姓们就不会买了,不能说不卖而是买不起,要知道除了长安以及周边的百姓们生活条件好上一些,其它各个州府与县乡可还是如往常一般。

    就像岭南那边为什么冯盎感让他的人去各个僚人的寨子与底盘上进行宣传,就是因为每天都有两三文钱的工费,别小瞧这两三文钱,理论上一天的工钱可以买上一斗米了。

    僚人部族为什么要打来打去的说到底就是争夺田地,对于连大部分人连姓名都没有的他们来说活着已经是很辛苦的事情了。

    所以冯盎才有如此把握,其它州府的百姓们比南蛮来说要好上一些的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天天用的起煤的。

    煤炭产量巨大,若是销售不出去绝对是赔钱货,比起这些很多人还是用惯了木材。

    元善提醒了一下李承乾,不然下次他在拿出一批煤炭谁知道是价值三十万贯还是八十万贯呢。

    李承乾有些尴尬,李家的子弟哪有不好大喜功的,好不容易被分配了一个煤矿还不好好的表现,前期做煤炭销售的饿时候甚至都不惜跟元家的煤炭销售一较高下。

    对于元善来说还不能不给人家太子面子,这你说有招没招吧。

    两人说完煤炭的事情之后,李承乾就带着一张价值三十万贯的钱票告辞了。

    元善摇了摇头,心说还真是瞌睡就有人来送枕头,元家煤矿的产量始终没有扩大,刚将堆积的煤炭推销出去这回儿又来了一批。

    这笔钱元家陶钱买的,说实在的若是按照正常价格销售是赚钱的,原本还想增加人手扩大自家煤炭产量呢,现在好了又省下成本了,只要做销售就可以了。

    煤炭卖给别人或许会成为滞销货物,但到了元善手上却不会,元家工坊天天运行的整齐设备,轴承厂还有几个隐秘仓库都需要煤炭供应。

    比起设备到了冬季还要医学院,人才学院,商贸中心的办公楼,棉花商会与棉纺厂等地的供热用煤全都是出自元家,自用都可以满足了根本不需要为销售发愁。

    希望读者们能够多多支持,求打赏,求收藏,推荐票,给几张月票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