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内一鞋难求,因为此事很多人都传开了,甚至还商人为了双鞋子直接去了兰州,可是一看并不是新式的橡胶鞋在,不过他们没有白跑这一趟,买了几双鞋子离开,像这样的事情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很多,兰州皮鞋生产工坊的销量一再突破,为此加大生产,长安的皮鞋供货量开始增加。

    没有橡胶底退而求其次买双皮鞋也是一样的,不然有头有脸的人出门都不好意思打招呼了。

    鞋子卖断销了,元善丝毫不担心,相继又推出了胶底布鞋,售价便宜许多是普棉布鞋的三倍价格十多贯钱就能够买一双,能够穿着这种鞋的的人也是倍有面子。

    供货依然紧张,好多时候都是没有货,买到鞋子的人都乐见其成,这样他们就可以没事的时候将新鞋穿出去嘚瑟了,新鞋配新衣服,同比男装的销售业绩有所提高,提高一点点看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衣服的价格可是相当昂贵的。

    一身豪门装扮大几千贯都是很正常的,低于这个价格的穿着都不是豪门公子的标配。

    元善穿着新鞋上朝,没事依然还是非常洒脱,朝中的事情大体跟他无关紧要,经发部的情况一切按部就班,要不是例行公事他真的不想来了,听着大臣们汇报各种工作,没多大意思。

    但是东海州人口的事情提上了日程,民部尚书唐俭已经出来说话,道:“陛下,东海州的建设关乎大唐未来海事,臣以为当从关中,中原等地迁移百姓过去,鼓励发展,臣你定了可以抽调的各个州府县城村庄的这情况,供陛下查看定夺。”

    东海州缺人,为啥大家都是新明镜的,当地剩下的扶桑人跟一个县城人口差不多,加上调派过去的工匠,劳力真是无法满足生产。

    要是持久这么下去恐怕东海州难以维持下去,没人站出来反对,这也没人敢反对,同样没理由反对。

    元善的那套自愿申请的移居策略,执行起来并不是很好,不过唐俭自从高了民意调查之后,不但长安,好几个州府县城全都做了,不同的是他们都是在当地走访进行记录调查,经济情况与家中收益都基本掌握。

    希望读者们能够多多支持,求打赏,求收藏,推荐票,给几张月票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