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商人都是图新鲜,有好事者还特意将钱票拿到洛阳钱行去进行兑换,果然好使。

    不过可惜的是目前只有长安的钱行才有发行钱票的业务,用钱票兑换成钱之后他就只能用马车运输回来,这个事情被传出去后一时间成了一段笑话。

    不过这个笑话的作用是起了一个好头,百贯的钱票可以任意使用,只要当地有千行的地方便可以直接兑换成县城的钱币,对于海运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为此一些商会的人则开始组团的进行多张钱票的兑换,一周之后,兑换出去的一百贯的钱票就超过了一万张,同时这也是目前元善所要发行的一个数量的底线。

    此事朝廷一直在进行关注,因为钱票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无疑这就能变相的拿纸当成了钱来用,若是元善大肆的印刷这种钱币怎么办,这不单单是富可敌国的事情,甚至很可能颠覆整个大唐江山。

    文臣们都是虎视眈眈,他们在找一个契机,不过元善做事向来都是考虑周全若没有当今陛下的允许他也不敢这样直接这样做,不过钱币的发行是可以节省很多铜的消耗的,从利益上来讲,省去了成本又提供了便利。

    不过目前还没有发型百贯一下钱币的打算,因为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满足所有人应用需求,再说这个事情也不能做到太急功近利,总要给人一些缓冲的时间。

    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想要应用起来还是比较苦难的,而且百贯的面额还是一笔不小的财富,铜钱肯定比钱票更能够给人安全感。

    不过商人们才不管那些呢,尤其是去兰州的商人,用钱票的交易短时间内就变得普遍起来,因为他们的进货出货都是比较大宗的生意,所以百贯的钱票只能满足他们一部分的需求,更多的还是利用金银进行交易。

    主要是吐蕃人比较认同这种硬通货,吐谷浑的吐蕃人对于钱票这种东西还是相当认可的,因为上面虽然没写但却打着元善的标签。

    于是兰州附近的几个区域倒是成了钱币的聚集地,大部分铜币都流入吐蕃人的手中了,这其实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

    希望读者们能够多多支持,求打赏,求收藏哦,给几张月票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