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最强的怒吼:“存天理,卫共和!杀敌!”

    “杀敌!杀敌!杀敌……”

    喊着口号的共和军官兵们也开始以一个个队级方阵为单位,向前推进了。

    走在最前的是推着盾车的长枪兵,他们只有一半人携带着丈八长枪,剩下都在努力推动用辎重车辆改装的盾车。盾车上除了架着盾牌,还堆满了用来填壕的沙袋——这些沙袋同时也能抵挡一下6两炮的弹丸。

    长枪兵们以排(火)为单位,一排长枪兵跟随或推动着一台盾车,在战场上组成了几波“盾车线”,缓缓前进。

    每一波盾车线后,都跟着组成三列横队的弩兵或者持弓箭的刀盾兵——周国共和军中并没有弓箭手的编制,但是射箭却是周国公民,特别是军事公民的必修之技。所以在共和三年后,共和军的刀盾手就要兼职弓箭手了。

    第一波盾车线很快就靠近了临潢府城外的壕沟。壕沟不是笔直的,而是沿着三角形出堡修建,曲折蜿蜒。所以当盾车线靠近壕沟后,也没有办法在保持直线,也变得弯弯曲曲了。而这个变化,则让一部分共和军战士的后背暴露在了三角形出堡上金兵的火力之下。

    不过金兵摆在几个三角形出堡上的250斤炮已经因为事故哑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没多大的准头,所以也就是听个响而已。

    可是扑击到壕沟附近的周军还是遭受了一定的损失!给他们造成损失的是一种在周军中已经被淘汰的武器——床子弩!

    两个三角形出堡间的距离这么都有两三百步,要不然就太密集了,建造的成本太高,需要布署的兵力也太多了。而两三百步的距离又是普通弓箭无法覆盖的,没有足够的财力装备火炮的金军,就想到了床子弩。从宋朝进口了样品,自己仿造了许多!

    所以当第一步兵旅的战士进入两个三角形出堡之间时,六七尺长的巨箭就向他们射来了!

    巨箭射来的同时,壕沟对面的那道胸墙后面,也冒出了许多披着两层重甲的女真壮士,个个持着弓箭,拼命向盾车后方抛射羽箭!

    伤亡开始出现了,推着盾车,扛着沙袋要去填壕的共和军士兵不断栽倒,但是剩下的人却依旧坚定。

    还击也很快开始了,弩兵和携带着弓箭的刀盾兵在军官的组织下,纷纷抢占了有利的射击阵位。或是抛射,或是直瞄,都将羽箭投射到两个三角形的出堡上去了。

    在己方的弓弩掩护下,扛着沙袋填壕的士兵也加快了动作。沙袋纷纷投入了并不算太深太宽的壕沟,几条由沙袋垒成的通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形了!

    这几条通道分别通向两侧的三角形出堡和正面的那保护着临潢府城墙豁口的胸墙。

    三角堡垒上和胸墙后面的女真人看见这一幕也急了。临潢府的守军就几千人!真的让周军突破了城防,城池还能守得住?

    所以他们也不顾对手的箭雨,只管拼命向那几条沙袋垒成的通道射箭,转眼间就在构成通道的沙袋上插满了箭镞!

    不过再密集的箭雨,也挡不住共和军战士的决心!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需要军功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荣誉的各种二代,大部分还是“余子”。必须靠功劳赚到田庄和公民身份——他们打小就被师长父辈们灌输了这样的思想,而且一直在为建功立业做准备。现在正是生平大志得伸的时候,怎么能临阵退缩呢?

    苗傅也上了一线,就在距离壕沟不到50步的地方嗷嗷叫的督战,他的左右各有一辆盾车,替他抵挡两侧三角堡上射下来的巨箭。

    一枚250斤炮打出的炮弹忽然落在了他的前方,溅起了不少沙土碎石,打在了苗傅的头脸上。可这位师帅却连眼皮都没眨一下。

    就在第一旅的官兵们奋力填壕的时候,第二旅的两营官兵也发出了大声呐喊,扛着云梯,带着刀盾,开始冲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