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的。他的官运蔡京都挡不住,当宰相不过是时间问题。

    可是他的年纪太小,二十多岁入政事堂也不像啊!赵佶再宠他,也得让他历练上十几年,到奔四的年纪才可能当个副相或是同知枢密院事。

    在这之前,他是没有办法跟蔡京斗的,自然也保不住几个党羽。在京的官员们,当然不会为了十几年后的宰相去得罪当朝的宰相蔡京了。

    而且,武好文还是武好古的弟弟!

    蔡京和武好文的矛盾其实不是不能调和的,毕竟武好文就是个传统的士大夫官僚,只是娶了韩忠彦的女儿成了旧党的。

    可是蔡京和武好古的矛盾就有点不大对头了。他们之间不是私人恩怨,甚至也不是党派之争,而且武好古是个武官,也不可能当宰执啊!

    但是武好古却撑起了一个儒家实证学派(也叫儒家理性派),这绝对是可以在学术上碾压荆公新学的学派!

    和实证派相比,理学和蜀学对荆公新学的威胁几乎不值一提了……

    而且由云台学宫培养出来的儒生,在办事行政的能力上,也足以碾压用“经术造士”的思想培养出来的儒生。

    所以武好古是在挖蔡京和新党的根基。作为新党的首领,蔡京必然要在苏东坡这棵大树倒下后,发起对武好古和实证派的进攻。

    没错,真理的确在武好古这边!

    但是蔡京拥有权力!

    ......

    “待制,好像有人来了!”

    陷入沉思的武好文耳边忽然响起了他的幕僚章之凤的声音。

    这个章之凤年纪和武好文仿佛,长得一表人才,而且也的确有才。他是郁州岛云台学宫通才科和律学院的生员,还留校任过教授。因为想要参加今年秋天的左榜发解试,才被推荐到武好文门下担任幕僚的——以他的才华,如果想考右榜进士,可以说是十拿九稳的。

    可是在眼下的士林清流看来,左榜进士才是好男儿,右榜进士不过是个武进士,不值一提,所以章之凤就想要搏个左榜。

    而他又没把握过了家乡常州的发解试——他是常州无锡县人士,常州因为文风鼎盛,读书人多如牛毛,所以发解试的难度也是地狱级的。

    而且发解试中的猫腻要比礼部试大的多,对于寒门出身的章之凤而言,通过的把握可不是很大。

    所以他就想走锁厅试的路子,而要走锁厅,就得有个官职,要有官职就得有个能保举的举主了,因此他就投了武好文了。

    “好像是武帅司来了!”章之凤眼尖,已经看着武好古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在一群随从护卫下由远而近,沿着街道向码头而来了。

    ……

    “大哥儿,苏相公他……”

    “不大好……已经不醒人事了。”

    兄弟二人在码头上见面,谈论起来的却是苏东坡的病情。武好古是从苏东坡的相府直接过来的,他已经多日没有回武家大宅了,都呆着苏东坡的府上当好徒弟。因为知道今天是武好文离京赴任的日子,才抽空跑来码头给弟弟送行。

    其实他在苏东坡府上也就是装装样子,他也不是大夫,也不是苏东坡的儿子,床前尽孝也轮不到他啊。他这些日子其实是在读书,读三苏的著作,比如《易传》、《黄门老子解》、《志林》、《权书》、《衡论》等等。

    说起来有点惭愧,武好古虽然号称是苏东坡的得意门生,是苏门七学士(武好古、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之一,但是他对真正的苏门学问其实一无所知。学问当然不是作诗填词了,也不是写字画画,而是对儒学,对佛道,对诸子百家的理解。武好古和二苏压根不是一路的……直到这段时间在苏东坡府上装好学生,才拿了三苏的一些著作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