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也是无可避免之事,毕竟讲到基本的才能素质,这些各有门户所出的乡宗子弟是有一定保证。

    当然对于这些乡宗子弟,也并非不审贤愚、一概录用,考核在所难免。沈哲子决定在馨士馆构架之外,再增添一套短期函授的课程,主要是向那些入选者传授都督府章程、规矩,以及处理事务的一些基本流程。

    随着官吏队伍的扩大,行政方面未有章程化、制度化,才能尽量弥补任事官员才能优劣差距,并且减少弊病的发生。

    当然,监管考察也是免不了的。在这方面,山遐所做的沈哲子一直很满意,虽然其人不乏孤僻,许多观念与沈哲子也有冲突,但沈哲子暂时还是没有换人的打算。

    摊子太大了,他也不可能寄望于完全认同自己的人,只要其人职业素养过关,不逾越底线,那就没有什么不能用的。

    所以近期,沈哲子也是打算与山遐谈论一番,准备继续扩大其人所掌管的执法队伍,而且不再只限于六郡之内,像是近期需要接管的徐州,还有其他新收复的领土,都要纳入监督中来。

    为此沈哲子还打算再给山遐搭配两个副手,一个是早已经在都督府任事数年的李充,另一个则是他的门生卞章。就算沈哲子对山遐的政绩再怎么满意,如此重要之事,也不可能完全不安插自己的亲信。

    至于杜赫眼下负责的事务,沈哲子也打算进行一个剥离。在对外接待方面,沈哲子打算交给谢尚,这是一个公关型人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仁祖妖冶,最适合迎来送往。

    而且谢尚在任职陈郡太守这段时间里,一方面是都督府强势干涉,另一方面其人在庶务方面的确乏甚显才。

    至于资粮物用的调度运输,沈哲子打算完全交给纪友。纪友经过这些年的历练,在物流方面可以说已经是一个专业性人才,完全值得托付。

    这两项任务,都是最繁琐且消耗精力的,一旦被剥离出来,杜赫这个长史才算是名副其实总览事务,而不再是以往那样事必躬亲,操劳不已,当然职权上也无可避免被削弱几分。

    但是看杜赫目下形容枯槁样子,若再这样继续下去,沈哲子真担心他会过劳死。而杜赫对此也是双手赞成,都督府影响和势力仍在急剧扩张,还远不是闭门内斗、瓜分权柄的时候。他有这样一份资历,便是立身之本,实在无需介意职权的高低。

    这种内部人事的调整,沈哲子也只是与杜赫稍作通气,来日还要集众共议。

    接下来主要还是对外方面,求取外援是一方面,虽然此类事务,沈哲子处理起来已经极为丰富,而且眼下都督府也是绝对强势。但是由于这一次所牵涉财货数额实在太大,也需要做好一个周全准备。

    “眼下都督府似亢实虚,我也不是避劳,不过在未有计划定章之前,也实在不宜过早接触江东人家。毕竟眼下所许,唯有愿景而已,却要换人实际财货。若是不能切合实际,动人心魄,不如不谈。”

    沈哲子在讲述了一下自己大概计划之后,又对杜赫说道。其实他本心里,也是想偷闲几日,好好陪伴一下妻儿。

    杜赫闻言后便点头认可,这种事的确是焦急不得,没有准备的急躁,只是更加暴露出都督府眼下的虚弱并慌不择食,届时反倒有可能演变成饮鸩止渴,埋下长患。

    “今次入镇庆贺各家名单并内情,稍后我会让人仔细梳理,编辑成册,稍后呈于大都督案上,再作详议。”

    讲到这里,杜赫又变得乐观起来,笑语道:“如今中原精华所在俱在都督府掌握之内,大凡时流稍具远望,是绝对不可能错过这一次的良机。至于大都督属意江州门户,这也切合实际。民力可用,民力须防,早前大军出动,便有往来汝南商市门户常至府下喧哗,唯恐害其物利。若非大都督于北捷报频传,府下事务只怕更加艰难。”

    沈哲子闻言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