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变成了火枪手,没日没夜的在摆弄赶制出来的“共和八年式火绳枪”。

    顺便一提,这种新式武器都是由天津炮厂和燕山炮厂总装的。其中的关键部件枪管,也是由两家炮厂的技师用低碳的坩埚铁片锻打而成,内膛还用钻床进行了削切,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和历史上明清两朝的炸膛枪可不是一回事儿,所以可以放心使用的。

    部队渐渐停止了前行,数万人马在狭窄的山路上停了下来。

    “原地休息!吃点干粮……”

    “不得喧哗!”

    军官们的命令声音此起彼伏,武义勇则抬头看了看天空,现在还没到中午饭点儿,部队不应该停止前进,除非是遇上了什么阻碍。

    两个传令兵一前一后,沿着狭窄的山路奔跑到了武义勇身前,行了军礼:“中将,前队在小岭鞍附近遭遇了不明身份的军队。”

    小岭鞍是飞狐径上的至高点,从小岭鞍上往北可以眺望蔚州盆地,往南则可以居高临下俯视飞狐小城。

    “不明身份?”武义勇问,“是金兵?是宋兵?”

    “不知道。”

    这个回答有点让人意外。

    武义勇皱了皱眉,对身边的副军机张轩道:“定武,我去看看,你先去中军吧。”

    “好!”张轩道,“勇之,你可小心点……或许有埋伏。”

    “也许是萧干的人马。”说完武义用将自己背包丢给了一名亲随兵,然后招来几名护卫,就大步向前而去了。

    他的分析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金兵显然不打算死守飞狐径。在河东军团的先头部队出紫荆关西进后,守卫飞狐径的金兵就跑没影了。所以一路过来,都没有发生什么战斗。

    也许在飞狐径的西面,靠近瓶形关一带的金兵也撤走了。这样萧干的人马就有可能东进接应。

    不过小岭鞍距离瓶形关可不近,萧干的兵马过来的也太快了吧?

    ……

    “火枪兵,检查器械!”

    “检查完毕!”

    “完毕!”

    武义勇赶到小岭鞍下的时候,一队火枪兵已经列好了队形,正在进行最后的装备检查。

    大队的刀盾手就在他们身后列阵,太阳光下,一把把锋利的大横刀闪烁着刺眼的光芒。

    大约半个旅的共和军步兵,已经进入了战场!

    原来他们在这里遭遇到的不是萧干的部队,而是来自昭义军的一队的兵马。

    驻守在小岭鞍的金兵还算仗义,跑路前派人通知了附近的宋军——飞狐径是个十字路口,主道是东西向,副路是南北向,就连接着定北三口。昭义军在那里驻了兵,还修了堡垒。得到金兵撤退和周军入侵的消息后,马上派兵入驻了小岭鞍。

    “至少有一个营以上的宋军!没有火炮,不过配备了弓弩,我们试着攻打了一次,他们至少齐射十轮!胸墙工事早就有的,但是没有壕沟,没有鹿砦……

    我们打算用火绳枪和他们远距离对射,看看能不能耗尽他们弓箭手的体力。”

    “什么时候能发起总攻?”武义勇骤然发声。他身边的军官都抬起头来,每个人都目光凝重。

    “如果确定敌人只有一个营,”武义勇道,“那么就尽快总攻,不要拖延,兵贵神速!现在宋军已经知道我们向河东推进了,所以时间宝贵!”

    一个大周共和军的上校对武义勇道:“中将,预计半个时辰后发起总攻。”

    “半个时辰?”武义勇用锐利的目光射了他一下,“为什么不是马上?一营昭义兵打不败吗?还需要耗尽弓箭手的力气?我们没有瘊子甲?

    马上冲击!一个时辰内务必拿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