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就能多几分安泰。

    赵佶的想法是不错的,但是现在的事情已经不是钱能摆平的了。

    因为开封府城内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大宋急需一场彻底的变法图强!

    就在琼林宫中的赵佶忙着布置总退却的时候,一群儒服举子,有几个看着还有点寒酸,神情严肃,沿着万胜门内大街缓缓向前,直奔琼林宫的宣德门而去。

    当先一人,二十七八年纪,目如朗星,美髯飘飘,身材飞扬。温文之中自有一种阳刚雄健之气。

    正是复兴君子之一的抚州举子欧阳澈。

    因为陈东早就是朝臣级别的官人了,自然不能参加公车上书。所以这一次公车上书的领袖,就变成了几个著名的复兴党举子。其中又以欧阳澈、张柄、雷观等几个活动能力比较强的复古党举子为核心。

    现在他们就走在众人的前列,已经到了宣德门广场的登闻鼓楼前。

    登闻鼓楼前已经有接应他们的人了,知登闻检院事赵鼎正立在鼓楼下面,看守鼓楼的老禁军士兵,都恭敬站立在两旁。

    因为在宋太宗时期,登闻鼓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时被敲响,所以就有了规定,必须要有敌兵围城,太子薨逝等重大事由才能击鼓。

    而判断事情大不大的,则是知登闻检院事,也就是赵鼎现在所担任的官职。

    举子们公车上书的时候,还有许多人沿途散发传单,传单上的内容都是关于“反对迁都襄阳”和“坚守开封抗敌”的。

    那些散发传单的人也都是士子打扮,一边发传单还一边大声鼓动:“诛六贼,保开封,逐暴周!”

    不少开封市民也被鼓动起来了,作为天子脚下的臣民,他们当然反对迁都。天子迁都可不会带上他们!

    而大周共和国的元老院也不会放着好好的天津不住,跑到吃饭都成问题的开封来建都。

    所以大宋官家一走,开封府就将不可避免走向没落。

    不少依靠大宋朝廷的官人兵士吃饭的开封市民,又怎么会支持迁都?

    所以当上书队伍走到宣德门外广场的时候,人数已经不是以千计,而是以万计了!

    大家都高喊着口号:“诛六贼,保开封,逐暴周!”

    呼喊声震天响起,和隆隆敲响的登闻鼓声一起,直透过重重高墙,传入了崇政殿中。

    在登闻鼓楼下取了欧阳澈等人写的《乞诛六贼并罢亲征疏》和《抗敌十策疏》等两篇上疏的赵鼎,也几乎同时到达了崇政殿——根据宋朝的祖制,凡击登闻鼓,皇帝不管在干什么,都必须上朝。

    知登闻检院事则须立即入殿面君,上报击鼓的原因,如有上书,则需立即转交给君王。

    “陛下,宣德门外有数千举子公车上书,另有数万百姓跟从……”赵鼎将两份上疏高高举过头顶,“这是数千举子所上的《乞诛六贼并罢亲征疏》和《抗敌十策疏》。请陛下过目!”

    “混帐!”赵鼎的话刚刚说完,赵佶就喝骂了一句,“这些举子是想让朕做武三郎的俘虏吗?”

    说完,他也不看赵鼎逞上来的上书,只是大声道:“宣王宗濋速来!”

    王宗濋是殿前都指挥使,管着为数不多的禁军,也兼管驻防万胜门的一将新军。

    在赵佶宣召王宗濋的时候,这位殿帅已经带着几百名禁军到了宣德门广场,看着外面的人山人海,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得到官家的宣召后,他马上一路小跑着去了崇政殿。只看见气急败坏的赵佶在大殿里面来回踱步,一群宰执人人肃立,大气儿也不敢出一下。

    “王宗濋,命尔速调万胜门兵弹压!”赵佶看见满头大汗的王宗濋,毫不犹豫就下达了镇压的命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