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迁移到高处。禄终做事还算尽责,不同地方的民众听见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比如下界城一带,禄终就告诉民众要往西界山上迁移,并说了至少要逃到多高的地方。

    天空传来的声音将民众们吓了一跳,引起了一阵恐慌。禄终还单独给下界城的城主发送了一道简单的神念,交代了更多的情况,告之必须赶紧组织民众迁移。拢江城的情况也是类似,而下游还有那么多地方,禄终也不可能只在这里耽搁,随即便沿大江飞走了。

    禄终在沿大江通知各地时,应该还中途拐了个弯去了一趟巴都城找少务。毕竟巴国各地民众迁徙之事,还是要由巴君来组织实施,这样一场滔天祸事,让民众及时迁移到高处仅仅是刚开始,还有更多、更庞杂的后续事务在等着。

    刚刚建立城廓不到百年、处于巴原最西端的下界城与拢江城,实在太偏远也太不起眼了,就算少务已向全国各地下达了政令,也还没有传到这里,洪水必会先至,庆幸的是崇伯鲧与虎娃赶在了洪水之前。

    下界城的城主得到了禄终的神念通知,也搞不清楚究竟怎么回事,他毕竟是巴国的官员,做出了最正常的反应,立刻派人向国君汇报此事,并向国君请示。但等城廓的使者见到国君再回来,恐怕也得是半年之后了,到那时什么都晚了。

    下界城的城主倒也不傻,他虽不知禄终是谁,也清楚这应是当世高人的提醒,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也立刻派城廓官员通知辖境内的各村寨与各部族民众向高处转移。那个声音通知他们大洪水将在十天后到达,假如十天后洪水真的来了,也算是避过一劫。

    可是在现实中,还要考虑到执行政令的效率问题,而限制效率的不仅仅是交通条件。在正常情况下,城廓派官员将境内每个村寨和部族都通知到,恐怕都要用大半个月的时间。

    而且腿长在大家自己身上,若各地民众将信将疑、不肯立即转移,城主也不可能派人将辖境内的所有民众都押送上山。

    这位城主显然没有按照正常事态去处置,他派出了几乎所有能派的官员,甚至连巡城军阵都分散派出去了,下令要在七日之内通知到城廓辖境内的所有人,执行城主大人的命令,尽量在最短时间内转移到西界山高处。

    这位城主下达政令的效率是很高的,几乎没有丝毫耽误,七日之内,所有村寨和部族都接到了城主的命令。

    其实大家都听见了天空传来的声音,这在民间引起了恐慌和混乱,很多人不知所措。举族迁徙可是大事,在这么大的范围内无计划、无组织地自行迁徙,结果只能是一场混乱。城主及时将命令下达各地,就是要理清这种无组织的混乱状态,意义十分重大。

    但各地民众执行政令的效率却没有那么高,表面上没人直接违抗城主的命令,但各村寨都有所拖延,民间甚至还有不少怨言。

    城主按照那位高人的警告,要将整座城廓中的民众都迁移到西界山中的高处,也就意味着很多人要走很远的路,更意味着所有人都要暂时放弃自己的家园。

    家里坛坛罐罐那么多东西哪能一下子就收拾好,田地里的麦子还没熟呢,早先种下的山薯也该抢时间多挖几块。更重要的是,下界城就在大江岸边,这里的民众谁没有见过洪水呢?尤其是很多长者,早已见过不止一次在他们看来是铺天盖地的大洪水,对此早有经验。

    历代人积累的经验和常识很宝贵,但有时固执的成见也很致命。由于常遭水患,这一带的村寨选址都在相对高处,更有很多地方,百年来不论多大的洪水,都没有遭受过威胁。

    如果仅仅是城主下的命令,很多民众都不会认为自家有什么问题,反倒会认为新上任的年轻城主太过谨慎多事。还好先有空中那个声音的警告,恐慌之下,人们才愿意做更多的准备,但所谓的准备亦很拖沓,尤其是一些大部族。

    一些村寨民众确实立刻奉命向西界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