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贺兰山东侧如梭如犁冲至阴山南麓。前方忽有一股柔和的力量阻挡,就似折转了空间,他顺势便引领洪流拐了个弯向东而去。

    这是敖广和善吒施法相助,让大河改道一气呵成。敖广随即也跃入水中,善吒则在浪头上飞天相随,皆跟在应龙身后保护,他们要控住水势,假如应龙力有不继,还要随时将其替换下来。

    水行一日千里,又过了一天,冲到了吕梁山西麓,又似撞在了一道柔和的屏障上。应龙当然不是撞上了吕梁山,否则就是一场大灾祸了,那是丙赤和丁赤联手施法仿佛扭转空间,助应龙引领河水再次转向南行。随即这两条妖龙也飞上半空,一左一右约束后方泛滥的洪流。

    应龙开道,敖广于洪流中潜行,善吒飞于浪头上方张开神目随时观察前方情况,丙赤和丁赤则飞行于洪流两侧约束后方水势。又是一日之后,洪流经过了天子行宫脚下,只见滚滚大河奔流而去,伴随着风雨雷鸣。

    重华站在山坡上,任凭风雨打湿了全身,而身后的群臣皆肃然而立,天子都湿透了,大家也不可能自行去躲避风雨。风雨过境后,山脚下已看不清大河的河道,只有浑浊的洪水在翻腾,一时泛滥近十里宽广。

    重华整整站了一夜,目光不知是看着大河还是对岸的伯禹。

    伯禹手持神珍铁棒站在另一边的山坡上,洪水上涌一直淹没到他的膝盖,他却屹立不动。当次日天明到来,霞光洒落肩头,他的双脚已经露出了水面,沾满了黄色的淤泥,洪水正在渐渐退去。

    一阵微风吹来,已是风雨过后的晴日,重华的衣服已经干透了。漫涌的水位已下降到正常高度,高坡上可以远望一条黄龙蜿蜒,这就是新的大河。新河道与下游旧河道交汇的这一带,后世的地名为潼关。

    重华终于开口朗声道:“伯禹大人,恭喜你治水功成!……此为千古未有之功业,当天下各部同庆。”他的声音虽似不大,但哪怕伯禹在十里之外,也能清楚地听闻,两人的视线遥遥相触,谁都没有再说话,随天子而来的众臣随即欢呼不已。

    大河新河道引流已成,应龙继续向下游冲去,河水一度泛滥、两岸相望不见牛马,数日后水位又渐渐回归正常。自贺兰山被劈开的缺口一直冲进东海汪洋,应龙用了七天七夜,众高人协力相护、一气呵成。

    ……

    宗盐成功劈开贺兰山水道之后,所有人的注意力便不在这里了,应龙已引洪流而去,大家关注的都是洪峰过境之处。因为天子重华的驾临,各部君首以及高人也都聚到了远方的行宫所在。

    宗盐那一斩,当然是尽了全力,抛出神戟化为巨大的青色光刃,神气法力毫无保留。其实也可以不用这么夸张,但她务求一举成功不想出任何差错,这一击便将法力耗尽,天生神力的她甚至也感觉脱力了。

    宗盐动弹不得,就连祭出的神戟暂时也未能收回,望着滚滚大河奔流而去,露出轻松与欣慰的神色。大约过了一柱香的功夫,应龙早就跑得没影了,她才缓过一口气来,勉力凝聚神气,动念欲召回神戟。

    恰恰就在这一瞬间,宗盐忽然心生警兆,大吼一声朝天击出一拳。与此同时,云端上也有人失声惊呼道:“不好,宗盐小心!”随即一只黄鹤振翅直扑而下,伸爪欲摄宗盐。

    这场景看上去就像猛禽欲攫猎物,但实际上是黄鹤想救宗盐。这里居然有埋伏,而且事先谁都没发现,就连真仙应龙亦未察觉。这个埋伏十分巧妙,布置的手段也异常高明,并不会影响到劈开贺兰山引洪流下行,而且周边也没有任何人,只是一座仙家法阵。

    当初伯羿前往欢兜部建立的营地,主持各部议事,却踏入了一座早已布好的仙家大阵之中,而后才有了那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如今这座仙家法阵布置得同样高明,似是出自同一位仙家之手,巧妙却又有不同。

    当日困住伯羿的仙家大阵,其中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