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封建了一座山水城,城主名叫若山。这件新奇事又在民间口口相传,各个城廓的民众几乎都听说了,

    众口相传之中,故事也会发生很多改变。比如有人说若山头生双角、背有双翅,相貌狰狞,手持巨斧力大无穷,一斧子能劈开一座山,他的祖先就是为巴国开国之君劈山开路的。如今他征服了某片蛮荒中的各个部族,被国君封为山水城城主。据说山水城建在绝壁高崖之上,要抓着绳索爬很多天才能到达城门……

    这些传说不管是真是假,人们信或不信,总之已与采风官当初说的不太一样,多年后又变异成各种民间故事。

    身为相室国采风大人的西岭,当然听说了高城一带发生的事情。当国君问他时,他便讲了自己所知的情况,向国君解释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国君听完之后,皱眉问道:“那伯壮的确是山水城的兵师吗?”

    西岭点头道:“是的,我见过此人,也亲眼见他率领山水城的军阵。”

    国君又说道:“国中确实没有规定,民众不得在城廓以外交换物品。悦耕城主派守城军队以刀枪相向,是无礼在先。可是在城门处发生的冲突,是因为山水城的商队拒交货税。本国可有规定,城主不得单独向另一城的商队提高货税?”

    西岭摇头道:“确实没有明确的规定提到城主不可以这样做,但原因是根本就无人想到会发生这种事,也从来没有出过这种事。入城交货税,对于商队来说当然都是一样的,谁会特意对另一座城廓的商队加税呢?

    至于山水城的商队,打人固然不对。但他们若不想交货税,可以转身离去。可实际情况是,高城的守城军士要把他们抓起来打板子,还要罚没货物,这也与礼法不符。”

    国君又问道:“采风大人,你去过山水城,依你看该如何处置呢?听悦耕城主的意思,是想让寡人以巴国的名义惩处山水城,这当然不妥。可是山水城刚刚结盟归附,他们来往巴原必经高城属地,我也不想看到国境后方起更大的内乱,如何安抚双方才好?”

    国君听明情况后,心中也暗暗松了一口气,三十多名士兵被杀,他差点以为起内战了,原来只是货税之争。但是他更不想情况恶化,想把双方都安抚下去,于是就问西岭该怎么办。

    西岭答道:“我明白主君您的意思,不想看见国中起纷争。但此事由高城而起,做错了事情的人若不受惩罚反受安抚,那么效仿者就会更多。方才提到悦耕城主对山水城单独提高货税的做法,依礼法而论,也不是没有,但只在一种情况下才会出现。”

    国君追问道:“什么情况?”

    西岭郑重答道:“是国对国之事,比如一国对另一国,边境往来自有关卡,也会对商队征收货税,税值如何视两国情况而定,但此权只属国君。至于各城之主,是无权这么做的,因为各城皆都同属一国,悦耕城主难道还想施号令于国中诸城吗?”

    国君闻此言,脸色当场就变了。西岭没有继续再深说下去,但悦耕城主的这种做法,不仅是越礼,甚至能套得上谋逆的罪名啊!

    国君想了半天,又问道:“那该如何处置悦耕?”

    西岭答道:“应将事项对国中诸大人说明,交由理正大人,按国中礼法处置。”

    国君沉吟道:“可是这样做,会不会引起高城氏怀恨,将来与山水氏的冲突更甚?”

    西岭笑了:“主君的担忧很有道理,就看理正大人如何处置了,您想手下留情也可以,但不处罚是绝对不行的。如果不这么做,才会引起更大的冲突,甚至是两城内战。有错不罚,只会使人越错越深,所以最重要的是让国人知晓悦耕城主错在何处,而主君处事既宽厚仁慈、又公正英明。”

    ……

    悦耕城主派出使者之后,仍怒气难消,从高城来往国都还需要一段时日,悦耕暂时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