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机会,但这三位公子后来的下场又如何呢?樊翀一路上想着这些事,到达了巴原东北境的定风城。

    以定风城为中心,樊翀调集了周围总计五座城廓的精壮劳力,并将各城廓的守备军阵都带到了蛮荒边缘的群山脚下,选择了一片合适的谷地,伐木、垒土、开沟壑、引泉流、筑寨墙、建房屋,平整出一大片营地。

    看这个营地的规模,足可以建造一座城廓了。樊翀直接用以进入蛮荒修路的精壮劳力就达两千人,跟在后面运送各种物资、留在营地里提供各种后勤保障的民夫近万人,可以说将五座城廓的主要劳力和库廪物资都给抽空了。

    这五座城廓也得维持日常运转,所以还要从外围更多的城廓中调集钱粮物资补充,实际上动用的是举国之力。发动一场大型战役的规模也不过如此,一般人还真指挥不了。

    樊翀调守备军阵到边荒,主要是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建好营地,他并没有等两千精壮劳力都到齐,先集合数百人便开始了工程,后续大批人员则陆续到来。在蛮荒中开道筑路异常艰苦,总是会有人受伤,繁重的劳作也不能持久,需要定期轮换补充。

    樊翀在周边各城廓辖境内采取的政策是三丁抽一。每个部族三分之一的青壮都必须赶来,首先算作服国中劳役,超出劳役部分可抵赋税,再超出部分可获得城廓的钱粮补偿。

    离边荒营地最近的大部族是青叶氏。青叶氏族长狐白率领族人来到后,很惊讶地问樊翀道:“令贤君大人来此只是为了打通道路,为何建造这么大的营地,动用如此多的人力,将路又修得这么宽敞平整?窃以为并无必要。”

    令贤君,是樊翀刚刚获得的十爵封君之号。樊翀淡淡道:“奉主君之命迎接中华天使,怎可怠慢?青叶氏乃附近最大的部族,调集民夫最为方便,狐白族长可否将族中青壮尽数派至此地?城廓可补偿青叶氏一年之粮,凡来此者,将来亦可在此定居。”

    狐白族长赶紧摇头道:“我已奉令贤君大人之命,青壮族人三丁抽一,人已尽数带至。蛮荒筑路不知要耗时多久,若来年春耕时尚未完工,族中还得留足够的人手。至于城廓调粮补偿部族,中间多有消耗,就不必了吧。在此定居,更是不必。”

    奉命的各部族当然有偷奸耍滑的,比如青叶氏虽然不敢在人数上作假,但来的并非都是最精壮的劳力。

    樊翀建议狐白族长把壮劳力全部派来,其实是好意,因为他们是离得最近的一个大部族,这么做也最省事。若是影响了部族中的生产,樊翀也答应由城廓做出补偿。

    可是狐白族长有自己的小心思,城廓补偿部族钱粮,哪是那么好拿的,中间可能有经办官员的克扣且不说,而且耗时也很久。

    至于樊翀许诺,参加筑路者将来可在此地定居,在狐白族长看来更不是什么好处。这里不过是为了修通道路而建立的临时营地,处蛮荒群山脚下荒凉之地,附近一带适合耕作的土地不多,要花很大力气才能开垦出田园,粮食产量也不会太高,谁会愿意来呢?

    而且假如族中的壮劳力在此定居,就等于族人的迁徙,干嘛要迁到这个荒凉偏僻的地方?狐白族长简直怀疑,樊翀是想为难自己。

    而樊翀可没有为难狐白的意思,只能暗叹这位族长只会小算计,却没有真正的大眼光。如今这里只是一片边荒营地,看似并不适合迁徙定居。可是很多人却没有看到,当巴原与中华腹地的道路打通后,这里必将成为边关驻防以及通商往来的重镇。

    无论是从军事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这里将来也必定会出现一座城廓,其城主亦将成为巴国地位最重要、最富有的城主之一。假如此地居民以青叶氏部族为主体,那么按照自古以来的传统,青叶氏的族长被任命为城主的可能性也最大。

    这样一座城廓是迟早会出现的,就看是主动下令去建造,还是随着历史的推移,待这里逐渐发展成集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