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朔方一些地方,许多商贾已经开始大规模的蓄养牛马兜售,某种程度来说,畜牧业在关东好歹也有了一点产业规模,有较为稳固的供给,虽然养活这么多大军,锁费惊人,可是架不住秦少游有有钱。可是关中呢,关中的牛马吃一头就少一头,吃了一头,就少了一个畜力,这是坐吃山空,说再难听些,即便他们也可以和突厥人去贸易,可是和秦少游的茶叶和铁器垄断贸易不同,至少……关中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必定惊人,辛辛苦苦换来的畜生,这没过手呢,就被你们三十万吃货啃得连骨头渣都不剩,这……除非韦氏疯了。

    韦氏一开始,肯供应上牛马来,是因为天下纷纷讨韦,函谷关已经到了至关重要的地步,何况韦氏以为秦少游会立即攻打函谷关,大战一触即发,既然前头的人在拼命,想吃肉,当然是无论如何也要想尽办法满足。

    可是谁曾想到,这战事会这样的耗着,而且一耗,就是数月的功夫,这数月的时间里,关隘下的神策军和五军营一丁点的动静都没有,据说那秦少游还经常带着人去打猎,炮声固然隆隆,居然也不打在关隘上。

    韦氏能够承担大军吃一个月的肉,并不代表,她能供应人家一年半载,于是自然而然,一日两顿又成了常态,肉末星子当然还是会有的,只是可惜,对于那些大鱼大肉一阵子的守军来说,这似乎是更难受的事。

    函谷关那儿,肃杀的气氛已经少了许多,既然关隘下的魏军不进攻,关隘上的人也不敢招惹麻烦,甚至在函谷关外的护关河那儿,居然还有魏军的官兵操练完之后,去提水洗浴。

    要知道,这已经进入了函谷关的弓箭射程范围之内了,可是关隘上的守军先是紧张了一阵,最后还是当做什么都没有看见。

    开玩笑,现在大家还能勉强维持这均势,大家还有几天的好日子过,你若是射箭下去,固然打死了几个魏军士卒,可是接下来,且不说惹怒了人家直接攻打关隘,就说直接将操练时的炮口调转对准函谷关,每天这样轮番的轰炸,函谷关上的守军损失也会是关隘下魏军的十倍百倍。

    既然对方暂时没有敌意,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装鸵鸟,就这么耗着。

    有时到了夜里,关下传来阵阵的歌声,大多是一群人围着篝火,白日操练的太累,而且军中的生活苦闷,那洛阳城里的各种戏曲和歌曲早已涌现出来,而且又因为越来越寻常人吃饱穿暖,开始有了一定的余钱,这就导致,戏曲不再只是那些王孙贵族作为听众,因而许多戏曲为了吸引普罗大众,更加粗犷一些,见见洗去了文绉绉的韵律,反而多以直白朴实为主。

    这种歌曲的冇特点往往是受众广,看上去似乎是直白,却更得多数人的青睐。

    戏曲的文化,也已经开始传入军中,一到夜里,先是有人吼几嗓子,接着众人起哄,便一起放声高歌,聚众去唱的人越来越多,武官们一般也不会约束,毕竟大家都知道大家平时紧张而辛苦,能松弛的也只是这短短一两个时辰罢了,关隘上的守军渐渐也适应了,原来城下的那些魏军,只要到了一定时辰多半就要放声高歌的,而且因为许多人一道唱,连关隘上也听得一清二楚,慢慢的,所有人都熟悉了这个旋律,夜里当值卫戍的守军,居然也会跟着吼几嗓子。

    一开始,守军还是会约束一下,这是贼军唱的歌,你唱这等歌,岂不是要造反不成,只是后来,也懒得有人理会了,因为这事儿屡禁不绝,况且那歌曲之中,也没有什么犯禁的内容,既没有诽谤圣君,更没有消遣韦皇后,大多都是一些思念家乡的词曲。

    于是,一到了某个时辰,天色暗淡,那肉香味终于是散去了,当值的守军便打着饱嗝,当然,这饱嗝之中却没有肉味,心里很是遗憾,不过传统项目就要开始了啊,紧接着关隘下传出了声音,关隘上的人一听就明白,今日唱的原来是《出关塞》,本能的,他几乎能背诵出这些歌词了,大抵是异族入侵,保家卫国,男人们收拾行装离开家乡,父老们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