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哼,继续埋头急书。

    “明日让纯仁代老夫到国舅曹佾府上拜会一番,以谢捐地之情。”

    “捐地?捐什么地?”唐奕还不知道,范仲淹上了一次朝,不但把官辞了,还得了一块地,外加近万贯的助资。

    等尹洙说明原由,唐奕第一反应就是,这特么当官的是真有钱,随随便便就是一万贯!

    “那曹佾捐的地在哪儿?”

    范仲淹略微一滞,回忆道:“似是在城外三十里的汴河边上,一个叫回山村的地方。”

    “回山?”这个名字唐奕似有印象,好像来的时候路过来着。

    正说着,就有仆役来报,说是曹家有客过府。

    范仲淹一挑眉,“曹佾倒是痛快,八成是送地契来了。”连忙放下笔墨,出厅相迎。

    果然,来的正是曹府总管曹福,带着之前说好的田契地契来了。

    待范仲淹接过田契地契一看,却吓了一跳。

    本以为只是一张地田契,最多百十亩大的地方,够建书院即可。哪成想,曹福递过来一捋的文书。

    “回山共田一千三百七十四亩,佃户租农一百六十八户,杂铺、铁铺、粮埠、脚店各一间,瓷窑一座,回山半山处的宅子一座。”

    曹福一一道来,别说范仲淹,连唐奕在后面听得都直乍舌。

    这个曹佾也太特么大方了,这哪是送了一块地,这是送了整个回山!

    范仲淹拿着一捋的契约文书如同烫手的山芋,直往外推,“还请管事回禀国舅,如此重礼,老夫万万受不得。”

    曹福不接,恭敬笑道:“范公这就是为难小的了!主家有言,若范公不授,小年回去可是要吃罚的。”

    不待范仲淹再推,“范公安然受之就是,此事是官家授意,要不然,家主也不敢坏范公名节。”

    范仲淹一听是官家授意,也就释然了。

    上朝那一出戏,肯定是官家和曹佾、赵允弼商量好的.,如此一来,他也不算受之有愧。

    “那老夫就谢过国舅了!”

    曹福释然一笑,“如此甚好,其实回山后半山还有一处炭厂,但那是曹府主要的一项营收,不能赠于范公。但家主有言,将来书院建成,一应用度也是不小的开支,曹家会从炭厂每年盈余之中拿出半成,以助学资。”

    “让国舅费心了!”

    “范公哪里话,范公半生为公,是为大宋栋梁,官家一直觉得愧对范公,要家主多多照应,不能让范公寒了心。皇后娘娘还特意嘱咐,要替范公想得周全,不可让您老多费心神。”

    ...

    唐奕在后面听得啧啧称奇,心说,这曹家号称东京首富果然不假,大宋朝怕是再找不出来比他更大方的了。而且传闻曹佾深谐安身之道,看来也非虚言。一个管家都这么高的素质,既显示了主家的慷慨体贴,又把头功让给了皇帝和皇后,真不是一般人啊。

    “家主有言,今日先把田契佣契给您送过来。等过几天,范公要亲去回山之时,可到府上知会一声,家主会派人与范公去回山交接。”

    曹福又念叨了几句其中细处,就告辞而去。

    范仲淹送走曹福,回身朝唐奕扬了扬手中的一捋文书,有些得意地道:“看到没?老夫想办学,还用你小子出资?”

    唐奕白了他一眼,提醒道:“师父,得意忘形可是不美,当戒!”

    范仲淹眼睛一立,“小子.,尊卑不分可是不孝,该打!”

    “师父,要注意形象。”

    “小子,要尊师重道。”

    “....”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居然顶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