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了良久,方对熟睡一般的赵祯道:“咱们回宫吧。”

    说着话,亲手抱起赵祯的遗体,走下城楼。

    路过百官身侧之时,唐奕停了停,“我要为官家守灵,接下来的事....”

    “交给你们了。”

    ......

    ——————————

    这一夜,开封无眠举城哀悼,刚刚还五颜六色的花灯彩盏,现在已经被百姓们蒙上了一层白布。

    从皇城下的宣德楼,一直到南熏门,十里长街之上,百姓自发的吊念这位大宋官家。

    一堆堆纸钱沿长街焚烧,望也望不到头,到处是哭嚎,到处是一片悲戚。

    火气数日不绝,开封的天空都已经被百姓焚钱祭奠的烟幕笼罩,遮天蔽日,天地无光!

    ......

    可是,话说回来,再悲痛也无法阻止生活的继续。何况,这不是一家一姓的生活,而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是大宋朝的生活。

    纵使悲痛欲死,可是朝廷不能死,新旧更迭更是不能乱。

    这是国本,既使唐奕不想承认,也不得不承认。

    ......

    ————————

    另一边。

    此时的文彦博真正理解什么叫:没了,就是没了;才真正理解唐奕的那番咆哮意味着什么....

    “再也找不到比他对他们这些臣子更好的皇帝了。”

    他难过,也分不清是为政斗败北的失落,还是......真的因为失去了这样一位好皇帝而伤情。

    他难过,因为不论现在多么后悔,不论他表现的多么如丧考妣,都已经晚了。

    癫王,也就是现在的镇疆王唐奕,是不会放过他的。

    一个王介甫怎么可能平息这场纷争,还有那道圣旨给那个疯子带来的怒气?

    唐奕辅政,代表着除了皇位没有换人,镇疆王一系等于赢得了一切。

    胜利之后,自然是瓜分胜利的果实,而他文彦博的下场,多半和王天真一样,就这么结束了。

    这不单单是为了唐奕的怒火,也是为了给很多人腾地方。

    比如......贾子明。

    是的,一定是他。

    文彦博已经知道了答案,从老贾那傲然于众、目空一切的眼神里,他就知道,此一役这后,这朝堂之首的位置,将再一次回到老贾手里。

    那眼神里,有胜利之后的轻松,亦有蔑视对手的高傲。

    他难过。

    ......

    但是,纵使他难过,想到赵祯的好,想到老皇帝直到人生的最后一刻还在为他们着想,还在为他们开脱,文扒皮纵使铁石心肠亦知冷暖,何况他还不算“没长心”。

    没有像王安石一样就此萎靡,文相公甚至来不及哀戚,更来不及为赵祯哭天抹泪,而是打算站好最后一班岗。

    就当是......对先皇的一个交待,对过往的一次忏悔吧!

    ......

    做为大宋宰相,文彦博第一个从恍惚之中回过神来,立刻当着文武百官、数十万城民的面,把赵祯拟好的遗诏当众宣读。

    宋制,皇帝膑天,依古礼仪葬,有严格的流程和步骤。

    从‘发哀’到入陵下葬,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规定,而这个宣读遗诏,就是礼制的第一步。

    太子赵曙即位,镇疆王唐奕辅政......

    这是国本,是稳定的大前提,十分重要,比给赵祯治丧更重要。

    随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