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市面上,能够定期出刊的时尚杂志数不胜数,杂志旗下有自己的专属模特,有每期过来拍拍照的模特,还有女演员和歌手,再算上所谓的读者模特。

    走在东京的大街上,稍有姿色,衣品又过得去的年轻女孩子,说不定就在给哪家杂志当读者模特。

    星探不光有挖新人的,还有给杂志社服务挖读者模特的。

    假如azuki七当的不是这样的模特,而是给男性向的写真杂志拍照的模特,那么这个范围就更加渺茫了,想要这么找人,简直是在找事。

    光靠一己之力,凭借着印象去找人,是行不通的。

    说到发掘新人的话,一百年前,是从歌舞伎和陪酒女里选人,再后来,又有了星探,有了选秀节目,一直到现在,事务所和唱片公司开设自己的艺人培训学校,并且定期举办甄选会,可以说,现在日本的艺人甄选制度已经完善到家了。

    就连being,也有自己的音乐学校“being音乐振兴会”,虽然从里面走出来的学生里,最出名的也就是ands的上杉升。

    曾经在七、八十年代火遍日本,推出了山口百惠、中森明菜、小泉今日子等等顶级偶像的选秀节目,之所以会在八十年末开始被大量削减,除了大众的审美疲劳,以及选秀节目暴露出来的弊端之外,也和这样越来越成熟的市场与完善到家的艺能生态的冲击颇有关系。

    说到选秀节目的弊端,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就是经过唱片公司内部选拔培训,再出道亮相的歌手,他们的人气和知名度是一个渐渐累积的过程。

    但是,通过参加选秀节目,在大众的注视和支持下出道的歌手,他们的人气和知名度,从出道的那刻起,就是一个消耗的过程。

    虽然从选秀期开始就在积攒人气和知名度,但是,选秀期的表现本身就是在消耗观众对选手本身的好奇心。

    所以,等到节目接受,歌手出道的那一刻,也就迎来了他们生涯的顶峰,从前支持他们的观众,也在这一刻释放出了自己最大的热情。

    这样一来,之后留给唱片公司的可操作空间就被大大减小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歌手的发展。

    意识到这点之后,唱片公司也就跟着调整起了策略,放弃了公开的电视选秀(当然,电视选秀还是存在,只是越来越少),而是改为内部的甄选会,直接将有潜力的新人纳入旗下。

    除此之外,还纷纷创办自己的音乐学校和艺能培训中心,大事务所甚至还从娃娃抓起,搞起了童星制作部门。

    除此之外,星探也不闲着,他们出入青少年聚集的街区和人气俱乐部,但凡过得去的孩子,都要找机会搭上句话。

    当然,也有暗黑星探在里面浑水摸鱼,不知多少老师从艺的第一步都是从接过了他们(看上去很正经)的名片开始的。

    所以明星梦这事儿……做可以,千万别发着烧做。

    “果然……”想了一圈儿,叶昭嘀咕了一句,“要是能举办个甄选会就好了。”

    拉一张大网,把能行的不能行的都网过来慢慢挑,总比这么有一处没一处的找人要好,也不用多,一场当中能够选出一个人,也是大胜利了。

    想法很好,但是,如果真的要做,还是得等到合约完全结束以后才能这么干。

    现在他正在做的这些事,跟索尼那边谈一谈平井坚,又或者是签下中村由利,这都是些小事,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

    可如果在合约期满之前,大张旗鼓先搞起了甄选会,那就有些过分了。先前好不容易稳住的这个没有差评的局面,岂不是要被自己给作没了。

    哪怕是正在录着出道单曲的夏川里美,现在名义上,也是处在一种没有唱片公司只有事务所的状态下,为了不落下话柄,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