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时候,对大辽国忠心耿耿的大公鼎,已经被马植和高永昌联手扣押在东关城了。

    “你们,你们想干什么?你们要造反吗?”

    东关城内,渤海军的总管中军临时衙署之内,渤海部大王大公鼎,正在厉声质问马植和高永昌。

    这座本来应该是大公鼎自己说了算的衙门,现在里里外外,都换上了马植的汉军亲兵。大公鼎变成了阶下之囚,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只能用充满怒意的声音质问两个很可能已经是反贼的家伙了。

    “大王,”高永昌苦笑着接过了问题,“这个问题该下官来问吧?您可是渤海王族的嫡系苗裔。难道就不想恢复祖宗基业,再建海东盛国吗?”

    “再,再建海东盛国!?”大公鼎瞪着老眼瞧着高永昌,又瞧了瞧马植,“马仲甫,你,你也想再建大渤海国?”

    “我?”马植笑着摇头,“我是汉人啊,能得一镇节度就心满意足了。”

    大公鼎追问:“给谁当一镇节度?”

    马植笑道:“自是共和执政府了。”

    大公鼎看着高永昌:“你听到了吗?马家的兵马和声望远胜你高家,却只敢想一镇节度,还要投奔共和。你有多少兵马?怎敢想再建大渤海国的事情?而且大渤海国的土地现在大多属于女直,你还想和完颜家开战吗?”

    “我将在辽阳府再建大渤海国!”

    大公鼎急道:“东京道的土地以辽阳府为第一,乃是各方觊觎的肥肉,我渤海人可以在辽阳耕种居住,都是大辽天子的恩典。没有了大辽的庇护,我渤海人凭什么据有如此肥美的土地?我们渤海人和大辽,其实是一体的!

    我们即便要背弃大辽,也不能选择自立,更不能和共和政府联手,只有投靠女直,才有一线生机!”

    大公鼎虽然是过时的人物,但是对于东京道的形势还是看得很清楚的。渤海人虽然被契丹人看成渤海奴,还被汉人脏官和奸商欺负,但是却实实在在占有了辽河流域大片的沃土。现在渤海诸右姓大族的兴旺,就是这些土地养成的。

    而渤海人的人口,可以在被契丹人灭国后连年增长,现在比契丹人还多,靠得也是辽河流域的沃土。

    这些沃土,本不属于渤海人,而是汉人的先民一代一代努力开拓出来的——而汉人,和渤海人一样是农耕之民,而且他们的人口太多,也太会种地了。

    从这个角度而言,渤海人的大敌不是契丹人,而是汉人啊!

    所以现在渤海人即便要背叛大辽,也不能自立,更不能和汉人联手,必须投靠和渤海人同宗的渔猎之民女直人……

    要不然,一旦幽州共和政府赶走契丹人,拉拢了显州马氏,马上就会和渤海人翻脸,发兵辽阳府!那么好的土地,武好古怎么可能不要?他不要,他手下那么多骑士、府兵也会逼着他出兵的!

    渤海右姓有什么实力?凭什么去和幽州共和政府对抗?

    大公鼎的这一肚子话也不能当着马植的面都和高永昌挑明了说。马植毕竟是汉人……

    而高永昌现在正在兴头上,那里会想那么许多?他现在已经掌握了渤海部的精锐,又得了不少右姓子弟的支持,还和马植、阿骨打、武好古等人结盟,辽军又在旅顺会战中惨败。现在不就是渤海人大干一场的机会吗?自己怎么就不能大干一场?

    “大王,”高永昌笑着,“某家最后称您一声大王了!从今往后,渤海人的前途命运,就要由我高家来执掌了!”

    他冲着马植拱拱手,“仲甫兄,东关城这边,就有劳了!”

    马植一笑:“尽管去吧,东关城有某家在,大大王,也交给某家照看吧。”

    ……

    马植和高永昌都要反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