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而自家一门,还能在这繁华如梦的开封府安居吗?

    一想到这些,武好文就有一种大难将要临头的压迫感!可偏偏又无能为力,他现在虽然官拜太常少卿,但这不过是份闲差,根本左右不了朝局。况且,他的身份实在尴尬,说是大宋的官人,不如说是幽州的人质。

    即使他有心离开,都无路可走!

    想到这,武好文驻足在金水河边,望着不远处的天波门,幽幽一声叹息。

    ……

    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不过家中却有访客。

    正在内厅中由武诚之陪着喝茶的,是武好文的老师侯仲良和同属洛学一门的胡安国。

    胡安国是绍圣四年的进士,第一甲第三名,比武好文早上一届。官运却大大不如武好文,政和元年时才做到成都府通判。到了政和二年,又遇上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心灰意冷之下,就称病隐退,在江南东路隐居,专心学问了。

    现在不过是政和三年,胡安国理应在江南替双亲守孝,怎么大老远跑来了开封府?

    “好文,”待儿子行过了礼,武诚之笑呵呵开了口,“师圣先生和青山先生都收到了大哥儿的邀请。”

    “什么?”武好文一愣,“他又想做什么?”

    年近四十,生了一张长驴脸的胡安国接过话题,皱着眉头说:“他想在北方立国了!”

    “立国……”武好文吓得一哆嗦。

    这是要造反啊!

    造反是要杀头的!武好古这个反贼是杀不着的,因为朝廷的军队肯定打不过共和军。可是自家父子现在都被扣在开封府为质,什么时候开刀问斩还不是官家一道旨意的事儿?

    “好文。”武诚之安慰儿子道,“大哥儿不是要做皇帝,他要立个没有皇帝的共和国。所以不能算造反的。”

    还真不能算造反……其实就算武好古在天津登基当皇帝,赵佶也不一定会把反贼的帽子扣上去。

    因为武好古如果被定性为反贼,那朝廷就必须要发大兵去剿灭了。

    可幽州那边都是共和暴民啊!闻战则喜啊!

    而且他们还刚刚把大辽百万天兵暴揍了一顿……说不定耶律延禧就是在被共和暴民打伤,逃回西京大同府后才伤重身亡的。

    大辽的百万天兵都扑了,大宋这边谁还敢去摸幽州的老虎屁股?

    人家共和暴民不打过来就烧高香了!

    “没有皇帝的共和国?”

    武好文闻言眉头大皱,这事儿好像比称帝还糟糕吧?

    称帝的话,只要武好古不把赵佶逼急了,南北二朝混着,大宋这边怕是求之不得。

    可是他偏偏不称帝,还要闹个劳什子共和国,这是图个啥?

    “老师,青山兄,”武好文看着自己的老师侯仲良和同门师兄胡安国,“我大哥要立国,为何要请二位北上?难道是要请你们做官?”

    胡安国摇摇头,说:“他要请我们做官,我们就不去了。他是请我们去共商共和体制的……据他所言,如今的帝制始于秦朝,历经一千三百余年,早就是弊端丛生,不再适合如今的天下了。所以他虽开疆数千里,仍不僭位号,不开帝业,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乃是上乘三代之遗意。”

    “这话说的……”武好文连连摇头,“大宋这边还是家国天下,他一乱臣贼子,居然说什么上乘三代之遗意!也不怕天下人笑话。”

    侯仲良道:“是乱臣贼子,还是上乘三代之遗意,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为师和青山都想去看看,也想请你同行。”

    听着老师的话语,武好文有点哭笑不得,他现在是人质啊!能出得了开封府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