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叹息道:“他们说的不错,辟雍学宫和云台学宫的招生之法的确不公,就是断了寒门学子的一部分前途啊。

    而且辟雍学宫和云台学宫又是培养右榜进士的,本来就要取允文允武之士,寒门书生如何能考得了?”

    苏辙也摇头道:“大哥,左右榜进士搞得有些唐突了,将来怕是会让官场士林一分为二啊!”

    辟雍学宫是国子监下属的学宫,就是原来的国子学、太学、武学合并而成的“大学”,由苏东坡的门生晁补之担任主官,还是称国子监祭酒。因为这所学校和太学存在传承关系,所以也被人看成是新太学。但是新太学的招生方法,却和老太学大相径庭。

    老太学强调的是为寒门开辟通天之途,新太学则是为国家选取文武双全之士。

    而文武双全的教育,其实是一种精英贵族教育,本身就是不公平的——相比单纯的文科举,将文武科举合一的右榜进士科太过依赖高水平和高成本的教育。这就造成了经济实力不足的平民子弟很难有机会高中右榜进士科。

    而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

    如果不出意外,以考取辟雍学宫和云台学宫这一类“大学”为目的“六艺小学”,在不久之后,也会在人口集中,财力也相对充沛的大城市中大量出现——大城市中的有钱人多啊,能够承担高昂学费的人也就多了,也就能支持更多的“六艺小学”开办。

    说的更通透一点,能够考上右榜进士的允文允武之士,除了豪强勋贵子弟,更多的恐怕是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工商子弟了!

    毕竟工商子弟的数量远远超过豪强、勋贵子弟。所以“六艺小学”生员的主流一定是他们!而且他们也会大量考入辟雍学宫和云台学宫这样的大学……

    而经济不发达的小城市乃至农村,因为没有钱,所以也就支持不起“六艺小学”,没有“六艺小学”,依靠只有文科的书院或是水平更低的家庭教育,也就很难培养出右榜进士了。

    与此同时,只考文科的左榜进士科还存在。经济条件欠佳的地区和中小地主,就更加对右榜进士和培养允文允武之士兴趣乏然了。

    也就是说,将来大宋官场上的左榜进士和右榜进士,会是身份、背景、所受教育都完全不同的两类人。

    士林分裂,将在所难免!

    苏辙说的事情,苏东坡当然也是知道的,他摇头道:“科举搞了那么多年,所取之士到底能不能安邦定国,子由你还不清楚吗?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将来一旦有事,国家该怎么办?”

    ……

    武好古离开了苏东坡相府后,就骑着马和奥丽加一起出了城,回了自家的梨花别院。

    才一进门,就看见自己的妻子潘巧莲和刚刚生完孩子不久的罗汉婢一起迎了出来。

    罗汉婢为武好古生了个女儿,取名金娘。不过这孩子名义上的母亲是潘巧莲,罗汉婢只能充当奶娘——看看她的身材就知道,她的奶水一定非常充沛,自然可以亲自哺乳了。

    对于这样的安排,罗汉婢倒是没有表露出丝毫不满,依旧乖巧听话。今天早上听说武好古要被官家派去打仗了,她也和潘巧莲一样,流了不知道多少眼泪。两个女人现在都是眼睛红红的,脸颊上还带着泪痕儿,看着就让人心碎。

    “大郎,怎地?”潘巧莲上来就拉着武好古的手,急切地问,“东坡先生怎么说?”

    武好古笑着安慰道:“十八姐,莫担心,为夫有办法的。此去西北,一定能旗开得胜!”

    和武好古一起回家的奥丽加也帮腔道:“对!老爷一定会狠狠教训西贼的!”

    她大概是武好古在开封府的女人们之中唯一替他感到高兴的……上战场多好啊!男人就该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而且武好古有多少实力,奥丽加都是知道的。她是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