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友仁又道:“此外,天津的大商巨贾都觉得入宋经营多有不便。希望能在大宋土地上能有个特别方便的所在,如能以京东商市及其周边封给郓王,那可就大大方便了两国贸易。

    而周国的大商巨贾是可以堂而皇之参与政治的,只要他们不肯开战,宋周之间就打不起来了。”

    听了这话,赵佶、潘孝庵和武好文都在心里面哀叹了一声。

    怎么堂堂大宋,竟然到了仰仗周国奸商才能苟安的地步了?

    大宋可是与士大夫共天下啊!堂堂士大夫,怎么可能比不过商人?

    ……

    “十一郎,二郎,你们怎么看?”

    米友仁一走,赵佶就皱着眉头发问了。

    “陛下,臣以为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潘孝庵道,“暴周兵强,必须安抚,但同时又要严加提防。”

    “如何防?”

    “构筑棱堡!”潘孝庵道,“阿骨打受挫于燕子堡,合不勒受挫于临潢堡。此二堡,皆是所谓的棱堡。棱堡配合火炮、铁砂弹是有固若金汤之效的。

    如果朝廷可以在黄河西岸、南岸,选择紧要之处,广筑棱堡,布署新军,应该可以遏制拖延周军,使战局陷入持久。”

    赵佶又问:“那改封郓王为东海郡王之事呢?”

    武好文接过问题:“郓王是陛下子嗣,武美娘如为王妃,乃是陛下儿媳。以郓王治东海,和陛下治东海,又有何不同?”

    潘孝庵补充道:“还可以将彭城改建为棱堡,以防备万一。东有彭城,南有襄阳,河北可筑黎阳城。如此当可万无一失。”

    赵佶点了点头:“还须等纪忆之还朝宣麻后,再由两府集议之。”

    他又看着武好文:“二郎,若两府对此事也无异议,你就去做东海相吧。”

    武好文闻言,立即大礼揖拜:“臣谢陛下隆恩!”

    东海相其实只相当于知州,对于武好文这种有资格宣麻的大臣而言无异于放逐。不过武好文的情况特殊,到了东海国,就再也不用提心吊胆过日子了。

    ……

    承德,避暑山庄。

    武好古的前世就来过几次避暑山庄,没有想到如今却成了这里的主人。虽然他的避暑山庄不能和满清皇帝的避暑山庄相比,没有什么七十二景,也没有许多的喇嘛寺。只是一座建在武烈河西岸一处狭长谷地中的城堡,内部装饰非常朴素,没有多少天家气象。

    不过这座避暑山庄所起到的作用,倒和满清的避暑山庄有点类似。都是用来和北方草原的领袖进行交往会面的场所。

    而武好古在这方面做的可比康熙、乾隆这些满清帝王强多了……外交活动都搞到床上去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前一段时间一直骑马行军,萧太后的两条大长腿可结实了不少,腰也细了一点,胸怀当然也小了一点,不过手感依旧不错。

    一番深入交流之后,武好古就躺在床上,一边享受着太后的揉捏,一边和她商量着耶律延禧的那个“遗腹子”耶律义的前途。

    耶律义今年只有三岁,还是个懵懂的孩童,长得倒是粉嫩粉嫩的,甚是可爱,还咿咿呀呀的管武好古叫爸爸。

    虽然他不跟着武好古姓武,但总是武好古的骨肉,所以武好古必须为他的前途操一下心。

    耶律义在东辽这边地位不低,是堂堂的王太弟,东辽王位的继承人。

    可是东辽大王耶律敖卢斡自己也是个半大孩子,如果不英年早逝,多半也会拥有子嗣,到时候耶律义的王太弟怕是没有转正的机会。

    没有机会转正也就罢了,搞不好还会闹出骨肉相残的戏码。而耶律义又是武好古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