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就是没有因灾免税、减税的制度!

    也就是说,不管遭多大的灾,私田的田主都有义务纳税!

    而欠税会被克以罚款,欠税加罚款达到一定的数目,土地就会被没收。

    而隐没田产逃税……一旦被发现,土地立即没收充公。

    可以这么说,大周共和国的《民法典》没有多少人情味,甚至有点冷冰冰的!

    其中只有法治,没有仁政!

    小农更不是大周共和国元老们心头最软的那一块肉……

    当然了,大周共和国元老院如此“不仁”也有他们的理由。那就是他们根本就把种地看成一门生意!

    而天灾,则是土地经营者需要自负的风险!

    闹灾的时候他们风险自负,如果天气特别好,收成特别多,利润也是他们自己的。官府绝不会多收一斗麦子的税。

    同样的,大周的工商百业,都没有因灾免税一说!都要风险自负!

    如果农户没有承担风险的能力,他们应该退出经营,而不是在小块土地上苟延残喘。

    大周共和国有殖民地,有工商业,完全可以吸纳富裕的劳动力。

    顺便提一下,在实行仁政的大宋,因灾减免税收都是对地主而言的。地租和高利贷免不免,朝廷是管不了的……基本上也不会有地主免了佃户的租子和高利贷。

    所以仁政根本仁不到贫下中农身上,只是给地主老爷一笔额外的收入。

    而大周共和国的军事公民拥有的职田根本不交税,工商公民也没有大举营田的习惯。所以代表两者利益的元老院,也就不会制订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律了。

    “所以你就想钓鱼了?”武好古看了儿子一眼,“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啊!三郎啊,你这钓鱼之法怎么都能谓之奸吧?”

    “怎么能算奸呢?”武义久笑了笑,道,“而且咱是先登记,再收税,可不是不教、不戒、慢令,而是堂堂正正的!

    他们自己不登记,不交税,想要隐没田产,偷税漏税,被没收也活该。就是孔夫子再世,也不会饶了这些不肖的徒子徒孙。”

    呃,武好古还真说不过儿子。

    武义久是“律师”啊,那嘴皮子多会翻?

    武好古笑着摇头,“三郎,你估算过没有?这样能捞到多少亩田?”

    武义久笑了笑,“光是一个登记田产,就能拿下半数……可不是随便登记的,得有田契和往年的纳税凭据,还要对上县衙的户册档案。”

    武好古点点头:“那是必须的,不能说是谁就是谁的。”

    “登记完以后还要换契,”武义久道,“换契约要收费,一亩田收一斗麦子。换完契约还有共和十年的秋税,也是一亩一斗!

    而且不登记、不换契、不交税,皆不问不追。等到秋税完结后,再清丈土地,和他们算总账!”

    挺大一元首,居然处心积虑算计小民,要夺其田产,这可真是有点大不仁啊!

    “你就不怕官逼民反?”武好古问儿子。

    “不怕!”武义久摇摇头,“共和执政府会在河东以外的新附州县实行军官!每个县都至少驻兵一营。

    登记田土,更换田契,征收秋税,清丈土地,都由他们进行。如果有人造反,当场格杀!事毕之后,该营有功将士,就在所镇之县授田。

    授田有余,就算是官田,先出租,再逐步发卖。还可以以之为抵押,发行土地债券。用土地债券所得来治理黄河、淮河,以及河北、河南漕运。”

    这小子真是太奸诈了!

    武好古心中一叹:自己这个大儒怎么就教出这样的儿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