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嗤嗤~~”

    方四娘等几个官家小姐纷纷那帕子掩口而笑,眼中闪烁着快意和嘲讽。

    笑了好一会儿,方四娘才微喘着接口道:“李二姑娘说得太对了,‘义商’也是商呀,不是公侯勋爵,更不是朝廷有品秩的官员,岂能恣意违法朝廷法令?”

    打人不打脸,方四娘说这话绝对是直戳谢家最大的痛点。

    和李二娘不同,她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对谢家之事非常了解。

    且平日里,她与宋晴的关系要更好些(当然是相对而言),知道了不少宋、谢两家的故事。

    对于谢家而言,最骄傲的莫过于谢初七(字秉德)慧眼识英雄,在太祖尚未发迹的时候就与他老人家搭上了关系,为谢家赢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而秉德公最痛恨的,则是太祖爷忒小气,嘉奖什么只是口头上说说,谢家拼尽了大半家产,最后也只得了燕州的千顷良田和义商牌匾,以及参与宫廷采买的皇商资格,其它的……唉,竟连个官身都没有混上。

    直接导致了谢家虽是‘开国功臣’,却仍是商贾之流,如今穿个缂丝、戴个赤金都要被人当面指责‘逾制’。

    不过,这些都是不能说的秘密,大家都是在扬州混的,多少都要给对方留些余地。

    谢家虽没有官方的身份,但其先祖到底对朝廷有功,‘义商’牌匾虽是个摆设,可也终究是太祖手书,每个来扬州赴任的知府、知县等地方官正式上岗前,都要来谢家祠堂参拜一二。

    再加上谢家豪富,历任家主也都是极大方的人,修桥铺路、兴办义学、修缮古寺、赈济灾民等等等等,为乡里着实做了不少善事。

    是以,谢家在扬州地头上还是颇有几分面子的,若不然扬州这么多盐商。都转运使盛阳也不会单单跟谢家结亲。

    要知道,扬州的盐商中颇有几家生意规模并不亚于谢家,其中还有人与京城权贵有关系,表面看起来竟比谢家还要有体面呢。

    盛阳偏偏选择了谢嘉树,个中原因很多,但最大的原因便是谢家先祖与太祖的渊源,以及那块‘义商’御赐匾额。

    然而这些荣耀也是不能宣诸于口的,在场的人都明白,可有些事就是如此,明明都知道。却无法解释。

    所以。大家也只能眼睁睁瞧着几个半大小姑娘言语嘲讽谢家女眷。却无一人上前帮腔。

    方四娘等人的笑声渐止,现场的气氛再次凝滞下来。

    小洪氏的脸色比刚才还要难看几分,原以为抬出御赐匾额便能将一干没规矩的小吏家眷吓住,哪成想竟是反击不成。又招致更令人难看的羞辱。

    谢嘉思也好不到哪里,她是主人,按理说该调解客人间的摩擦,可她偏又是谢家人……唉,竟是每个妥帖的处理法子。

    见此情况,谢向晚不再沉默,无声的叹了口气,缓缓走上前,迎上李二娘、方四娘等人挑衅的目光。用清脆的童声说道:“《周太祖实录》卷四,太祖曰,‘谢秉德,朕之挚友也’!”

    李二娘等小姑娘皆是一怔,不知道这个六岁的小娃儿作甚要背太祖实录。

    不过。在场的妇人们有心思灵便的,已经隐约猜到了谢向晚的意思,纷纷用复杂的眼光看着她。

    谢向晚成功将在场人的注意力全都吸引过来,她忽住了口,冲着李二娘甜甜一笑,道:“听闻李家二娘善读史,不知我背诵的这段太祖实录可有甚不对之处?”

    李二娘顿时脸颊一红,因为谢向晚这话表面上似是夸奖,实则是暗讽。

    在场的大多数人都知道,为了跟才女宋晴一较高低,李二娘、方四娘等人也都先后亮出‘特长’:李二娘**读书,方四娘善音律,胡大娘喜丹青,陈五娘好茶道。

    这些特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