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陈氏心下一凛,宗室出身的她,自是知道当年‘杨奉案’的真相。

    杨奉案也罢、追缴国库也好,说穿了都只是帝王的手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翦除异己。

    回想家中老人偶尔提及的陈年旧案,再联想当下的朝局,陈氏忽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前些日子萦绕心头的一种莫名的怪异感觉,今日也终有了答案:难怪她总觉得宫里和京城的气氛很不对劲,当今更像是换了个人一般,一改往日的宽厚和善,言辞间竟带着几分罕见的戾气。

    之前大家还以为皇帝是心忧太子的病,情急之下才有些情绪失控。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呀!

    不是陈氏或是一干皇亲看不破,实在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皇帝偏**太子,哪怕太子要死了,他也要把皇位传给太子的嫡长子,他的好太孙,全然不顾身边还有几个业已成家立业的儿子。

    而一旦太孙即位,主少而国疑,又有这么多的成年王爷环伺其身,武宗时的‘五王之乱’没准儿还会重演呢。

    皇帝性子温和,可也是经历过那番战乱的,所以才会提前做准备。

    如果说太祖的‘杨奉案’是针对开国元勋和朝中重臣,那么今上准备发起的‘国库欠银案’则是冲着皇亲和勋爵人家来的。没办法,谁让这些人家都是国库的欠债大户呢。

    除此之外,陈氏还想到了更深一层的意思。如今皇位上坐着的算是她的堂伯父,对于自家人。陈氏还是有几分了解的。

    皇帝忽然掀起‘国库欠银案’,估计还有试探、考校的意思。

    皇帝约莫也想看看。臣下对于他这个皇帝的话知否百分百心悦诚服,对于他的旨意肯不肯真心实意的执行。

    谢向晚说得对,追缴国库看似皇帝不经意间的一个突发奇想,仿佛是件小事,毕竟皇帝一辈子都是个宽厚和顺的老好人。没道理临了来个‘晚节不保’。

    然而大家却忽略了一点,当今圣人再温和、再儒雅、再牲畜无害,他也是个万万人之上的君王,掌握着大周朝所有臣民的生杀大权。

    陈氏还知道一点,那就是越老实、越平和的人,一旦真发起飙来就越是惊天动地,其凌厉、狂暴程度绝对不亚于嗜血冷酷的太祖爷。

    而且纵观当下京城权贵们的表现,陈氏更是惊出了一身冷汗:皇帝想追缴国库。并没有发明旨,但私底下却是透过口风的,京中的百官和权贵们也都心知肚明,却无一人主动响应。

    此事看似平常,可落在皇帝眼中,却是不可饶恕的大错——这些人竟然不把朕放在眼里?如今朕还活着,他们就敢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敢阳奉阴违。倘哪日朕去了,留下年幼的太孙,岂不被这群不忠不义的臣子欺负到死呀。

    追缴国库什么的。还只是件小事,且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臣下就敢如此‘应付’。

    皇帝有些不确定了,如果太子死了,他想越过其它儿子,把皇位传给更聪明伶俐的孙儿。那些臣子、那些宗室就算不敢明着跳起来反对,也会暗地里给孙儿下绊子呀。

    有了这些想头的皇帝接下来会做什么?

    陈氏摇摇头,她不敢继续猜下去了,拿帕子轻轻按了按嘴唇,定了定心神,抬头笑道:“嗯,妙善这孩子真是有心了。对了,她可还有什么话要带给我?”

    宫嬷嬷亦是宫里混出来的伶俐人儿,知道陈氏已经将那些话听在了心中,谢向晚请托的事儿算是办成了,悄悄舒了口气,浅笑回道:“谢大小姐还说京中诸事有劳少夫人了,倘或府里银钱上有什么不趁手,不拘是她那里,还是谢家,都可帮衬一二。”

    唔,这个嘛……陈氏的手笼子袖子里轻轻捻动着,默默盘算着账面上能支用的银钱。

    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