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苏联进攻阿富汗期间,几次战斗机被巴基斯坦击落,到头来不也忍了么。而七十年代美国士兵在三八线被朝鲜士兵当场砍死,也没有见到美国再组织一次联合****把朝鲜干死。

    所谓的强硬作风,都是为了给自己的国家人民一个交代,而到了真正出事需要表现强硬的时候,那就必须以大局为重了。反正媒体有的是借口平息人民的不满,人民最容易被欺骗,从政治到经济再到道德这么一分析,多大的怒火也消磨光了。

    如果换一个角度,谢洛夫和史蒂文森的角色互换一下,其实谢洛夫也没有办法扭转局面,他也不敢下令谢尔曼坦克撞倒铁丝网,万一被当场击毙呢?但事实就是处在防守方的谢洛夫可以尽情的奚落对手,而史蒂文森不敢。

    这是不说谢洛夫没有付出代价,至少他已经接到了克格勃主席团的口头警告,正在奋笔疾书的写检查,准备为了这次的对峙事件给国内一个交代。

    “局长,这是你要的民主德国为西方集群的花费,以及民主德国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和工业指标,还有联邦德国经济的分析报告!”伊塞莫特妮抱着厚厚的文件站在办公桌前面说道。

    “拿进来,斯塔西组织的报告呢?包括编制和各部门的资料!”从半米多高的资料中伸出了一只手,那只手无力的对着空气抓了两下,随着一声叹气谢洛夫从堆砌半米高的资料中站起来,勉强把自己的脑袋让伊塞莫特妮看见,无奈的责备道,“不要在工作中调皮!”伸手一把把需要的文件拽过来,谢洛夫重新坐下把自己埋在了文件堆里面。

    苏联首都莫斯科,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的克格勃总部当中,谢列平看着谢洛夫写的检查报告,“我犯了个人主义的错误,不顾当今世界和平的主流形势!但是在柏林的工作还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效果……”

    谢洛夫明显带着敷衍性质的自我检讨只有区区三百字,除了寥寥几句话说自己手段上面有些欠考虑之外,统统都是自我赞美,简直把谢列平看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