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对煤炭的供给非常关心,我们不要让第一书记失望!”

    “勃列日涅夫书记,柯西金第一副主席,煤炭开采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主要是运输和老煤矿的储量不足以继续支撑。而西伯利亚的煤矿还需要时间才能投产。”煤炭部部长面带难色的说出了自己的困难。

    “工作有困难需要克服,困难是暂时的,我们国家的煤炭储量很高,困难不能成为煤炭部没有完成计划的借口。”勃列日涅夫虽然在指责,但口气远谈不上严厉。

    苏联的煤炭储量,如果按照六十年代世界的记录,应该占据了世界储量的百分之四十,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不过主要能开采的煤矿集中在乌克兰。苏联百分之九十的煤矿都在西伯利亚,而且苏联国内的露天煤矿屈指可数,几乎都快到北极圈了。

    “其实从成本和气候上,煤炭部的同志已经做的足够好,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我认为主要还是我们国家的露天煤矿太少的原因,这件事我有些不同的看法。”谢洛夫想了一下开口为煤炭部部长打起辅助。

    “尤拉,关于生产方面你还是不太了解,但如果你有些建议的话,我愿意听一听!”勃列日涅夫的声音听不出来任何情绪,在这种公开场合他一直表现出原因听从别人意见的样子。

    “因为情报是否正确还有待证实,在会议结束之后,我愿意在私下场合向勃列日涅夫书记和柯西金第一副主席汇报!”谢洛夫偶然想起了一个地方,是一座蒙古的煤矿,之所以还能记起来是因为,中国在这座煤矿上吃过亏。

    不要看苏联对待蒙古一般,但其实就算后来苏联解体,蒙古也一直有着亲俄的传统。不但政府层面是这样,就算是民间也有这种土壤。让蒙古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选一个,蒙古肯定不会选择中国。

    “好,会议结束之后,我和柯西金同志会和你谈谈的!”勃列日涅夫点头继续开会,还有一个重中之重就是农业问题,今年苏联的气候偏向干旱,粮食生产有些不如预期,在专门说了一下保证粮食产量的事情之后,这次的生产会议结束。

    “在蒙古靠近中国的边界地区,我们第二总局的同志曾经说过有一块地方,似乎蕴藏着煤炭资源,不过这封报告说的有些含糊其辞,现在我决定派人去考察一下。”谢洛夫把自己的消息说了出来。

    蒙古的克格勃工作并非是对外情报总局指挥,而是国内防谍总局指挥。这是谢洛夫升任克格勃主席后的工作调整,反正苏联一直认为蒙古是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那就没有必要让第一总局专门分出精力去做,蒙古对苏联是不设防的,国内防谍总局做工作正好。

    “有把握么?”勃列日涅夫本身的性格对于这种不确定的东西不是很看好,但考虑克格勃主席一般不会说谎,所以才又问了一句。

    “如果考虑到中国的内蒙地区煤炭的储量,还是很有把握的!”谢洛夫口中的煤矿是塔本陶勒盖煤矿,世界上最大的未开采煤矿,位于蒙古国,矿区煤炭储藏面积达四百平方公里,煤层厚度一百多米,共十六层,该煤矿属优质炼焦用煤,原煤出焦率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世界上的紧缺煤种。

    提一下中国,让勃列日涅夫心中的重视陡然提升,谈了几句之后让谢洛夫确认消息是否属实,“如果开采难度不大,这将是一块很好的能源来源地,我们的工作会更加顺利!”

    当然会顺利,靠近中国边界的地区,气候肯定比西伯利亚要优越的多。在修建一条铁路连接乌兰巴托到伊尔库茨克,就可以进入苏联的煤炭供应网络。

    晚上参加完司法会议的谢洛夫,回到卢比杨卡后给驻蒙古的克格勃机构发电,“立刻去蒙古南戈壁省进行合适煤矿的情况,地点一旦确定马上提交报告。”

    要不是蒙古后来用这座煤矿卡中国的脖子,谢洛夫肯定不会记得这块地方。现在卡脖子的条件不存在,蒙古没有和苏联叫板的条件?凭什么?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