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我就不知道了。”经理长叹一声,“也许,是触碰了正义的逆鳞吧。”

    保安心里只有只有一个想法。

    妈的,神经病传染!

    吕健买了菜并没有回去做饭,而是直接去公司继续磨剧本。

    一时的灵感,也许可以铸造出美妙的诗歌,动听的旋律,但绝不可能是剧本。

    剧本创作更像是一颗枝叶分明的大树,在创作过程中,灵感更像是最初的种子,或是一朵点缀的小花。

    其真正的骨架与肉身,绝非是靠灵感挥洒而出的,而是靠丰富的经验,细致的技巧,像研磨,像推磨一样一点点摩擦出来的。

    整个卖花女的故事可以总结成三部分,这也是故事的经典结构。

    第一部分,引出人物,制造矛盾——卖花女与教授偶遇,定下两个月内变女神的赌约。

    第二部分,丰富人物,处理矛盾——卖花女被培训,并与教授产生依赖感,这里也是主要笑料的来源。

    第三部分,爆发,解决矛盾,人物结局。

    前两部分在宏观上不会有太大变动,核心全在第三部分。

    按照原著故事,卖花女在习惯了奢侈的上流生活后,不甘也无法再归于平凡,毒舌教授也发现自己是如此的依赖她,在一系列对白与升华过后,留下了一个开放结局。

    但这部分故事极其敏感,除了基础的虚荣外,还涉及“阶级矛盾”、“白莲花碧池”、“男权主义”、“物化女性”等极其敏感的标签,即便原著的对白和思想十分犀利且极具艺术性,但放在现代,多数人无心去关注这些有趣的地方,而是更喜欢在价值观的立场上进行批判。

    就像甄珍的切身体验一样,如果“卖菜”是一个故事,吕健是这个故事的编剧,那么一旦吕健让她摘下面具,利用自己的脸蛋去获得成功,那么这个故事的价值观便将面临批判,即便这是确凿无疑的现实。

    如若吕健试着将这个故事变成一出讽刺剧,揭示甄珍的深层思考与蜕变,那么这部剧也许不会被骂,也许会成为一部叫好的作品,但同时也会让这部剧失去娱乐性,拒绝了15岁以下的观众,难免面临票房惨败的结局。

    面对如此的窘境,绝大多数编剧都会选择一条“聪明”的道路,尽全力规避价值观的争议,并尽全力的去满足观众的口味,电影技术与产业的发展,看似无限拓展了电影的尺度,然而在内容上,它却越来越窄了。

    与这些聪明的编剧相比,《小四代》反而大张旗鼓实实在在的展现了独特的价值观,无论好坏美丑,爱恨笑骂,都无法抹杀其带来的启迪,反思,或讽刺。

    而星爷,身为此间的骨灰级大师,给出的方案,简直稳妥到掉渣——

    在他的精简与重塑之下,卖花女在变身女神后,合理地邂逅了一位完美的“白马王子”,然后她在完美王子与霸道总裁的牵扯中,逐渐发现王子虚伪浮夸的本质,最后打破了“王子”的邪恶计划,选择了虽然很讨人厌,却很真实,只是不善谈情说爱的霸道总裁。

    本质上,这仍然是相同的故事,只是弱化了很多敏感元素,当然,艺术性也随之失色,变成了常规的好莱坞式反转剧。

    星爷看着吕健复杂的神色,知他要矫情,只好尽力解释道:“老板,我很了解观众,他们对价值观的容忍度很低,要合他们胃口。”

    “可赌局结束之后的那些对白才是最棒的,一个卖花女享受了几个月的公主生活,然后贪恋于此,面对内心的焦灼……这里面全是戏啊星爷!”

    “戏再多,没人看,也没有用。”

    “那……女主父亲的戏码呢?”吕健翻看着大纲,“那个薄情寡义,却在极端自由主义哲学上独树一帜的老混蛋。”

    “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