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一一回答。

    黄玉朗是想借此宣扬玉郎国际已经摆脱资金困境,康剑飞那两亿多港币,足够盘活玉郎国际剩下的公司。

    康剑飞只是简单的宣传造势,他更有后面的大动作,是将这几家刚买的报刊杂志,与黑马漫画公司、《画王》画报进行整合,组建一个集出版、发行为一体的大型传媒公司。

    “康先生,要不要一起吃个饭?”进入电梯后,黄玉朗笑问道。

    康剑飞婉拒道:“不用了,我中午有约。”

    “既然这样,那我就不打扰了。”黄玉朗脸上的笑容一直没断过,显然他心情高兴得很,一次性获得两亿多的资金,这让为钱犯愁一年多的他难得地舒了口气。

    李美凤夹着文件跟在康剑飞身边,上车之后正想说话,康剑飞的移动电话却突然响了起来。

    电话是马成昆打来的:“老弟啊,那么大的事也不说一声,今晚我请客,给你庆贺庆贺?”

    “改天吧,今晚有约了。”康剑飞推辞道,他知道马成昆找他做什么。

    如今香港销量第一的报纸是《明报》,销量第二的是马成昆的《东方日报》,销量第三的是康剑飞刚买下的《天天日报》,销量第四的是胡家的《星岛日报》,销量第五的是黄玉朗手里的《香港日报》。

    《东方日报》一直跟康剑飞的东方文化集团公司合作融洽,不止是康剑飞在《东方日报》连载而已,凤凰台和梦工厂、风行唱片的明星独家新闻,都是透露给《东方日报》进行报道宣传。

    由于都有“东方”二字,且一向合作愉快,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东方日报》也是康剑飞的产业。康剑飞也想过买下或者入股《东方日报》,但每次试探的时候,马成昆总是打着哈哈敷衍过去。

    现在康剑飞买下一大堆报纸杂志,以后不光他的不会在《东方日报》发表,而且东方集团那么多的明星资讯新闻,也不可能再优先提供给《东方日报》了。

    正是介于此,马成昆才会迫不及待地请康剑飞吃饭商量,而康剑飞也是刻意回避。

    ……

    湾仔道星岛报业大厦。

    已经57岁的胡仙看着报纸上康剑飞与黄玉朗握手的照片,郁闷得久久不能说出话来。

    35年前,22岁的胡仙接掌星岛日报,当时报馆还处在亏损状态,是她一手扭转局面,最终使得星岛报业在香港上市,如今更是几乎垄断了香港的地产广告。

    《星岛日报》如今的发行量虽然不如《天天日报》,但每年的盈利却比《天天日报》多出将近一半,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地产广告的暴利。

    胡仙的助手是个跟了她二十多年的老姑婆,这个老姑婆出坏主意道:“胡总,上周我们不是看到康剑飞跟赵雅之走在一起,赵雅之还抱着个小孩儿吗?要不让晚报那边的记者拍几张照,让广大香港市民看一看康剑飞的真面目!”

    “算了,以康剑飞现在的地位,这种新闻对他来说不痛不痒。而且赵雅之这两年也没拍戏了,估计是不会再回娱乐圈,报道他们的绯闻没什么意思。”胡仙摇摇头说道,她其实早发现赵雅之和康剑飞有私生子了,因为胡仙的住所就在赵雅之的别墅附近。

    老姑婆又说:“这个康剑飞也太可恶了,我们筹划收购《天天日报》一年多,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来捡便宜,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算了,《天天日报》就给他吧。康剑飞既然决定做报纸,就算买不下《天天日报》,他也会买其他报纸。来日方长,以后大家是竞争关系,有得斗了。”胡仙被人称作是香港报业女王,现在她头疼的是康剑飞投身报界带来的后续影响,而非仅仅是被人抢走《天天日报》。

    老姑婆知道胡仙的心思,劝慰道:“胡总,你也不要太过担心。康剑飞拍电影在行,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