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武器他们也会拥有,哪怕质量和数量上都稍稍逊色,但仍旧可以抵挡住德国的攻势。

    和上一场大战一样,这种势均力敌的战争是不可能有速胜的。德国很有可能面临一场长达数年的漫长战争——法肯豪森知道一些备战的情况。总参谋部早在20年代初就开始准备了。仿佛是吸取了上一次战争准备不足的教训,总参谋部预计下一场世界大战会持续至少5年。

    而总参谋部主管战略物资储备局(原属于工业促进委员会),现在正在努力储备足够应付5年战时需求的石油、粮食和各种有色金属。

    但是军队当中,对未来战争存有疑问的高级军官仍然不在少数。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就是其中的一位。

    这些“反战人士”的存在,也是赫斯曼和施莱彻尔决定进行这次大规模军事演习的原因之一。随着德国的一步步崛起,来自英法等国的军事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如果德国不放弃寻求打破欧洲均势的政策——寻求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就是打破均势的行为——那么一场新的欧洲战争恐怕是很难避免的。

    因而,德国吞并波罗的共和国、奥地利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以及夺回东方失地的行动,都是一种“战争边缘政策”,极有可能引发大战。

    在这种情况下。统一德军高层思想,树立必胜理念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法肯豪森冲着希特勒和德国皇帝还有赫斯曼行了一个军礼:“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来阻挡蓝军,就好像未来战争中德国陆军将要遇到的最顽强的对手一样,敌人总是比我们想象的要顽强!”

    赫斯曼轻轻点头,微笑着对法肯豪森道:“中将,你尽力去做吧,这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演习。

    这场演习将会证明这样一个事实:除非全面升级装备,使步兵摩托化,否则以目前的步兵装备水平,是不可能在比较平坦且没有筑垒工事可以依托的地形上,抵挡住德国装甲部队的强大攻势的。”

    ……

    “陛下,总理先生,对于此次演习的结果,我丝毫不存怀疑:装甲部队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而且不需要10天,明天下午演习将会以装甲突击集群的压倒性胜利而结束。”

    在法肯豪森中将离开里加城堡后不久,海因茨.古德里安装甲兵上将也开始进行汇报了。

    古德里安的作战计划听上去比法肯豪森的计划简单多了,就是集中力量,攻击一点。而为了达成突然性,攻击前的炮火准备时间将减少到45分钟。

    而且在装甲部队成功达成第一次突破之后,古德里安会立即发动第二次、第三次装甲突击,直到打穿敌人的防御纵深,将数量超过自己一倍的对手分割成两个部分,从而取得演习的最后胜利。

    演习胜利的条件不过是突破并且推进超过20公里——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达成这样的突破往往需要付出几个星期的时间和难以想象的伤亡。

    但是从20年代中期就开始摸索机械化战争的古德里安却非常清楚,区区20公里的突破,对于机械化部队来说不过是几个小时的事情。

    “明天下午就会结束演习了?”阿道夫.希特勒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古德里安。

    十几万人为了这场演习忙活了足有两个月——机械化部队的远距离输送和部署实际上也是一场演练——实行起来大半天就完事?可能吗?

    “明天下午!”古德里安脸上的表情显得极为严肃,“总理先生,机械化部队相对于旧式军队的战斗力提升是几何级数的。所以谁能首先掌握这种战争模式,谁就能拥有彻底改变欧洲局势的力量。”

    古德里安是德军中少数和赫斯曼一样,坚信技术进步已经完全改变了欧洲的力量平衡。德意志民族在机械化战争的时代,将拥有数倍于静态战争时代的优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