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曹冲其实已经在心中思索许久了。

    曹操问出的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

    进,或是不进!

    但在曹冲眼中,这两个答案中他只有一个能够回答的。

    那就是不进。

    曹操进那一步,得到了一个名分,看起来确实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于曹冲而言。

    曹操若是进了那一步,曹丕的势力将被狠狠的削弱一次。

    敌人被削弱了,相当于自己变强了。

    曹冲大可与门外的亲贵们一般,劝进曹操。

    这对与曹冲是有利可图的。

    但这只是曹冲自己的利,并非是曹家的利,更加不是曹操的利。

    若是曹冲回答的答案是自己的利益,而非是站在曹操的角度来思考的话,曹冲说的话也是没有半点用处的。

    只会得到曹操的反感。

    这不是曹操心中的答案。

    而要想答出曹操心中的答案,便是要站在曹操的角度上思考。

    而且现在天下都在曹操一人掌握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曹操就算是真的取代了汉室,天下亦是翻不起什么风浪来的。

    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

    不是!

    这天下还有很多未定的因素。

    譬如汉中,譬如蜀地,再譬如辽东。

    这些地方都是被曹操和平收取的,但他们其实也只是对汉室表示臣服罢了。

    要想让刘璋,公孙康,张鲁的影响力在这些地方消失,可不是两三年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当然,就算是这些地方翻出了风浪,对于曹操来说亦是不值一提。

    他手下有百万大军,足够横扫这些地方。

    但真正未定的因素,是人心。

    曹操取得现在的成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占据了汉室的大义,现在曹操要取汉室而代之,便是将成就自己的大义舍弃。

    若曹操真的如此做了,天下会有多少叛乱?

    后世,曹丕在取代汉室之时,之所以没有多少动乱,是因为老一辈的人几乎都死绝了,掌权的人又大多是亲魏不亲汉的人。

    但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曹魏还是发生了几次叛乱。

    更逞论是如今老一辈的人都还在,掌权的人中有许多都是心怀汉室的。

    简单点来说,要在现在称帝,取代汉室,还没到时候。

    这件事不是不可以做,只是时机未到。

    况且,要成立王朝,必须要有一个由头,正统的道义。

    一个政权的生命如果要长久,那么它一定要有一个理论作为支撑。同时,这个理论一定要是正义的!而不是利益的。如果与此相反,那么这个政权就是非正义的,是黑暗的,是不可能长久的。

    在后世曹丕建立曹魏,取代汉朝的时候,虽然从道理上讲得通,(曹操打下的江山),但从道德上讲不通啊(曹操到死,都是大汉的臣子!)。

    后世曹魏之所以四代而亡,根本原因就是他得位不磊落。

    当然,也有魏文帝、魏明帝英年早逝得原因。

    但是司马家之所以篡魏,何尝不是学习曹操?

    只能说是冤有头债有主了。

    在曹丕那个时候代汉都显得道义不足,更何况是现在作为汉臣的曹操呢?

    在这个时候代汉,会让新生的曹魏政权不稳,这是其一,第二原因,则是在曹操心中,他或许亦是不想代汉的。

    而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在这个时代,心怀汉室的那些人的掌握的势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