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掌印太监,按照明朝的制度设计,前者是代皇帝朱批的,也就是在皇帝忙不过来的时候,充当皇帝的秘书在内阁起草的文件上写"同意"或者"不同意";后者是管印的,在朱批好的文件上盖印,发回内阁施行。

    当皇帝怠政,而内阁又不受信任的时候,司礼监的这两个位置的宦官就坐大了。因为皇帝不处理内阁草拟的文件的话,就是司礼监来处理,此时皇权的实行者就是司礼监的秉笔和掌印太监。

    如果有太监能够身兼秉笔和掌印太监,那他基本就是皇帝了,比如魏忠贤。

    但是,明朝的宦官没有兵权,他们只能披红和盖印,并不能调动军队,尤其是禁军。这一方面是因为皇帝虽然怠工,但也不傻,兵权都在自己手里握着,只是让宦官代自己处理政务。

    另一方面,明朝的军队不是写个文件就能调动的,宦官本身不能带兵,而以皇权调动军队是需要非常复杂的程序,程序的执行者是文官集团,而文官集团不可能老老实实听宦官指挥的。

    是故,阉党终究是阉党,最多在朝廷里面发发淫威,控制傀儡皇帝而已,没有多少实际的权力。

    就算他们再猖狂,只要皇帝掌握了实际的兵权,几百御林军就能轻松剿灭。

    秦国的,汉代十常侍,明代魏忠贤都是权倾一时的宦官或者宦官集团,他们掌握不了封疆大吏,没有实际的军权。

    因此当嬴政,崇祯掌权了以后,他们也就迅速的被诛杀了。

    综观历史,多数朝代灭亡的直接原因都是外戚掌权,或者地方政权,军阀割据,比如西汉,东汉,东晋,陈,唐,后周等。

    当年袁绍把董卓招到长安剿灭十常侍就无异于引虎驱狼,而董卓的祸害远比十常侍大得多。

    军阀当政,手里有军权,岂是宦官那样容易扳倒的呢?

    而文官集团的流毒,比之那些莽夫军阀还要大上不少的。

    这一方面,想一下明朝末年跪在鞑子面前的那些世家你就可以知道了。

    所以曹冲直接无视了辛敞与荀见的小情绪,往前走去了,不过话还是说出来了。

    “他虽然是阉人,但后面毕竟代表着陛下,我如今去见,是见陛下,而不是一个阉人。”

    文官集团毒害大于宦官集团这个道理曹冲自然知道,但是却不能把自己的心思让辛敞荀见等人知道,所以曹冲随口就解释了一句。

    听到曹冲这句解释,辛敞与荀见才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跟随着曹冲的步伐。

    南营门口。

    风雪呼啸。

    一片片厚重的雪花飘落,让大地的雪白绒服变得越来越厚。

    而在眼前,曹冲才看到刘协派来的下一行人。

    难怪那个传令兵说求见二字。

    实在是面前这车仗有些寒碜。

    若是没有那宫中手令和领头的那个太监在场,那个传令兵估计都不相信这真的是皇帝派来的。

    皇帝派来的人,怎么可能会这么没有排场?

    曹冲可没有半点轻视,很是郑重的问道:“你可是皇宫来的?”

    那人看到曹冲到来,再看那个架势以及曹冲脸上的年轻程度,问道:“你可是洛阳侯?”

    曹冲点了点头,而身后的辛敞可有些气愤了。

    你一个阉人,不回答君侯的问题也就罢了,还敢直问洛阳侯?

    可惜,辛敞被曹冲一手拦住了。

    那宦官也知道自己失言了,连忙说道:“我便是陛下派来的,所来之事,是陛下要送君侯些许礼品。”

    送礼?

    这下子,不仅是曹冲目瞪口呆了,就连气愤着的辛敞也是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