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对的人脸上都露出了开怀的表情。

    这些人中,便有曹真曹洪这些人。

    尤其是曹真,此刻他眼中闪烁不定,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阴谋诡计。

    而知道曹冲要负责凉州的边务,最开心的不是卢毓这些关东豪强世家,也不是曹真这些人,在大成殿中,心中最开怀的,是长安侯曹丕。

    此时的曹丕脸上带着笑容,眼神更是有些迷离。

    他现在在构想着曹冲不在邺城时的美好时光。

    这么长时间内,可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发生的,最起码,邺城中,那些世家都会以自己马首是瞻,而南营,说不定也要变成自己的私军。

    尤其一点。

    父王,年纪可是不小了。

    什么时候离去都不显得突兀,到时候,离邺城近的自己,自然是比离邺城远的曹冲有优势的。

    即使在最后父王不是选的我,但是,到最后,这个魏王之位说不定还是我的。

    哈哈哈!

    这个时候曹丕才发现,若是没有曹冲,在这个邺城也是如此的美好啊!

    甚至是想要喝点酒赋首诗。

    可惜,曹丕脸上的笑容也没持续多久。

    因为曹老板已经注意到曹丕了。

    “边关二州之一的凉州,便交由仓舒了,但是并州幽州,外有鲜卑作乱,内有不臣之人蛰伏,诸位都来说说,这些情况该如何解决?”

    凉州动乱,但是说到最乱,还是要属并州的。

    东汉并州全境实为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九郡,幅员辽阔。

    有一个奇怪的假象,让人觉得并州很是太平。

    无论是在《三国志》、还是在《三国演义》中对于他的描述都是一笔带过的。

    好像在并州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一般。

    但是事实却不是如此。

    《三国志》、《三国演义》之所以没有写并州的事情,不是因为并州没有发生什么事情,而是因为并州真的太乱了,太乱了。

    琐碎的、村长乡长酋长级别的军阀蜂起。

    这些人对于写一部《三国演义》来说,只能一笔带过地略去,要不然就并州这地儿,够写一堆《白波军演义》《黑山军演义》《南匈奴演义》了。

    为什么呢?

    因为并州这块地儿,在东汉到三国时期,是作为安置内附胡人的地儿存在的,南匈奴就被安置在山西南部。

    而内附的胡人多了,不免会出现一批汉化的胡人和沾染了胡人风气的汉人,譬如活动在并州周围地区的白波军、黑山军,都带了胡人作战的一些特点,就是各自为营、来去如飞、正面作战能力较差,骚扰得其他军阀不得安宁。

    所以在并州军被董卓吞并瓦解后,并州就出现了这么一个乱糟糟的情形,谁能有本事把一群胡人和沾染了胡人风气的汉人统一成一个和袁绍、曹操抗衡的军阀呢?

    没有人!

    并州的这种乱象,伴随着太行山区的地形,一直延续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太行山区就形成了一股类似哥萨克的超民族野蛮人团体,其参与者来源什么民族的都有,被外人称为契胡或者稽胡。

    著名的尔朱荣就是这群中国哥萨克的代表者。

    而且南匈奴入侵以及内乱只是并州大乱原因之一,并州大乱的其他原因,主要受影响地区还是西河区域。

    《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帝不从,遂遣夏育出高柳,田晏出云中,匈奴中郎将臧旻率南单于出雁门,各将万骑,三道出塞二千余里。檀石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