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苏联利用第三国际输出其政治理念的各种手段。娜塔莉,你是第三国际的工作人员,早先还会布尔什维克的国际同盟工作,一定非常熟悉这些事情吧?”

    “熟悉,当然,我非常熟悉。”娜塔莉.列辛斯卡雅说,“可是你真的需要对第三国际进行研究吗?”

    她有点怀疑赫斯曼是以权谋私,专门替她设计了一个职位……

    “是的,”赫斯曼沉吟了一下,然后点头道,“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将成立一个类似于第三国际的政党联盟,或许会起名叫国家社会主义联盟,或许叫国社党国际。”

    “路德维希,你打算输出国家社会主义?”娜塔莉.列辛斯卡雅仿佛吃了一惊。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赫斯曼会来这一手,这是要和第三国际抢生意啊!

    “没错!”赫斯曼笑了起来,“第三国际的理念过于进步,我们都知道,马克思原本计划让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的。但是社会主义革命却首先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取得了胜利,这也是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在革命胜利以后不断遭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如果胜利首先在美国和英国,情况将会大有不同。”

    “但是现在苏联输出革命的重点却是比他们自己还要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娜塔莉用冷淡的语气说。

    “是啊,第三国际的主张是很难适用于落后地区的,”赫斯曼说,“那些地方想要真正发展起来,就必须根据那里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的路线。而我们国家社会主义者所遵循的经济路线——李斯特主义,恰恰是用于落后国家的。我们德国当年采取这种路线时,还是落后于英国、法国、俄国,甚至没有完成统一的欧洲落后国家。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超过了英法俄。这样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且,我们还拥有帮助落后国家建设工业的经验,这是苏联所没有的。”

    在赫斯曼的推动下,德国在世界大战结束后就一直致力于“输出工业化”,最大的成功当然是苏联的工业化建设。除了苏联,意大利、日本、土耳其、巴西、阿根廷、芬兰、智利、中国甚至暹罗王国,都多少受惠于德国的“工业化输出”,得到了提升本国工业能力的机会。

    相比之下,苏联就严重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他们在过去的两三年中,也试图帮助自己那个东方盟友提升一下军工水平。派出了不少专家,还送去了一些苏联生产的机器。可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最后苏联专家不得不求助他们的德国老师。

    “我们可以输出国家社会主义,同时再输出工业设备和技术,”赫斯曼说,“两者是可以配套进行的,而且我们的主义并不需要对一个国家进行翻天覆地的改变,也更适合那些承受不起太大动荡的小国……”

    像俄国布尔什维克那样闹法,的确不是随便什么国家都能承受的。之前的匈牙利革命就个血的教训,闹了好几年,最后还是让帝国主义联合起来扑灭了。

    所以赫斯曼估摸着,如果把国家社会主义整理一下,将李斯特经济学、俾斯麦开创的社会福利、希特勒的中下层路线和集权主义政府全都捏在一起,整合出一个国家社会主义思想,然后再辅以德国技术和工业设备的输出(当然是要钱的),一定会为德国在世界上争取到一些靠谱一点的朋友。

    而且,输出国家社会主义的对象不一定是落后国家。现在可是大萧条期间,不仅是德国,英国、法国、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同样需要实行各种各样的“新政”。而德国由于希特勒上台,在实行“新政”方面走在了最前面。

    历史经验告诉赫斯曼,希特勒的新政要不了几年就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如果德国能够抢先成立个国社主义国际之类的组织,满世界去宣传“犹太金融寡头阴谋论”和“国社主义新政”。

    将各种各样的“新政”都贴上纳粹的标记,如果有可能的话,再扶植起美国纳粹、英国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