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内张弦射出,到对方冲锋迎上,正好是六十步左右距离,突厥军人仰马翻倒了一片。在这么紧张的气氛下还能计算的如此精准,号令下达的如此沉稳,士兵一丝不差地齐射完成,要经过长期的操演。裴行俭治军之严是有名的,梅孝朗也受其余荫。

    弩兵发出两轮齐射,弓箭手射出了六箭,河滩之上落箭如雨,密密麻麻到处插满了箭杆和倒下的人马,突厥付出数千骑的代价终于冲到了对岸。这是一段上坡,受到箭雨以及前方倒下人马的阻挡,冲锋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距敌二十步,弓手撤弓加入战锋队,一片震天的鼓响,随即十几万人齐声大喝,就见刷地一下,唐军阵中突然伸出了一片整齐的獠牙,原来是所有的人一齐拔出了刀。这刀按唐代的度量衡有五尺长,笔直的刀身,刀尖是斜的,刀背两侧都开有血槽,刀柄很长,挥刀时可以贴到肘部,并用包模技术局部淬火,韧性和锋利程度都极佳。

    冷兵器时代的绝唱——大唐陌刀!在世界冷兵器战争史上,用这种刀来大规模的装备战阵成为制式武器,是一件非常奢侈地事。刀光如浪如雪,就像一堵刺眼地无边刀墙,唐军动了,不是冲锋,而是随着战鼓声整齐的向前推进,每一步落下都有山摇地动之感。

    想当年吴王杜伏威在江淮军中善用刀阵,今日梅孝朗也用刀阵,规模和威力要比当初地江淮军强大多了。一堵锋利的刀墙迎上了冲在最前面的突厥骑兵,惨叫声、马嘶声、金鉄碰撞声、利器切入骨肉的摩擦声在每一个人的耳边响起。

    唐军的每一名战士都毫无惧色,目不斜视只看前方,随着战鼓声整齐地向前推进,甚至挥刀劈刺的动作都带着整齐的节奏。哪怕被对方的兵器刺中了身体,也一样的挥刀向前刺杀保持着阵形不乱。有人倒下了,后排士兵立刻补上,这堵刀墙始终毫无缝隙,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压了过来。

    人们谈到作战,都说士气很重要,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士气究竟是什么?尤其在冷兵器时代,它直接决定了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举个最简单地例子。曾经有一个经常被流氓欺负的瘦弱小贩,有一天终于忍无可忍,挥舞着一把菜刀把十几个地痞赶出了好几条街,接连砍倒了七、八个拿匕首的壮小伙。这种爆发也可以形容为一种士气。

    在战场上,士气就是一种舍生忘死,激发出全部潜能的精神力量,它有很强的感染力,类似一种群体无意识的催眠。在某种气氛下。哪怕一个平时胆小如鼠的人,也可能会变得杀人不眨眼。成功的将领都很善于调动属下地士气,大战前的心理战也非常重要,临阵斩杀突厥奸细,梅孝朗一箭之威。铁骑冲阵震动天地的气势,也引爆了唐军漫天的杀意。

    刀光如雪,刀阵像一堵速度不快但又不可阻挡的海啸卷过,锋芒所向别说是人。连战马都没有活地。这种阵式的可怕或者说残忍之处,就是推过之后没有活口,有人想投降都来不及。通谷河滩被鲜血浸满,唐军已经过了河,左右斜对挤压向突厥军阵的中央。

    骑兵做战,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速度和冲击力,假如失去了速度和冲击空间,骑兵地优势也就失去了一大半。骑兵阵还有一个劣势。就是只能向前,在马上是无法转身做战的,冲破敌阵后,可以绕圈再来回绞杀起到最大的战果。如果冲不破敌阵,失去了速度,又被压缩在一个拥挤的空间内,对骑兵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处境。突厥骑兵目前就面临这种处境。

    很难用语言描述这么一大片战场,假如有人从高空向下俯视也许能看得更清楚。唐军呈剪刀口形的阵式排开。铁甲重骑插入突厥人的两翼。并不能取得决定性的战果,但却成功地压缩了战场空间。

    突厥骑兵的反冲锋在河谷中受到了密集箭雨的阻挡。冲上高地时速度已经慢了下来,这时唐军的刀锋阵向下推进。突厥骑兵没有在第一时间冲开刀墙,唐军左右两堵刀墙斜对着压了过来,战场正面空间越来越小,突厥战马展不开冲锋,在河谷中拥挤成一堆。而刀锋阵的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