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姨的说法,青君所治的方柱山,作为执掌除死籍、上生名的司命之府,地位还要高出上古五嶽。规矩森严,科仪繁琐,按部就班,形同阳间官场。

    然后陈平安说了那个仙尉的一些事情,希望钟魁在不违例、不犯禁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忙查查看此人的前世根脚。

    钟魁点头答应下来,记住了那个假冒道士的宝瓶洲修士,名叫年景,字仙尉,号虚玄道长,以及籍贯和生辰八字。

    陈平安笑道:“朝中有人,就是便捷。”

    钟魁一本正经道:“交了我这样的朋友,是你的本事,大可以沾沾自喜。”

    陈平安痛饮一口酒,用手背擦了擦嘴角,“学到了学到了。”

    陈平安瞥了眼的胖子,心声问道:“这个庾谨,怎么会跟在你身边?”

    钟魁晃了晃酒壶,“是礼圣的意思,让我怎么拒绝。不过处久了,其实还凑合,当然前提是庾谨暂时服管,不然我已经被这个性情叵测的胖子打死几百回了吧。”

    这个如今自称苏孤、道号姑苏的胖子,真名庾谨,在世时被誉为千古一帝,死后骂名无数。

    不管如何,一个当皇帝的,差点就要比大骊宋氏更早做成“一国即一洲”的壮举,后世史书上怎么骂暴虐,估计都不过分。只是一味骂他昏聩,就不太讲理了。

    钟魁提起酒壶,与陈平安轻轻磕碰一下,“呦呵,你消息挺灵通啊,都知道胖子的真名了?”

    陈平安笑道:“我这不是怕庾谨跟我寻仇嘛,知己知彼,有备无患。”

    事实上,撇开一些宫闱秘史不谈,陈平安如今可能比庾谨更了解庾谨。

    国号,以及各个年号,颁布的重要诏书,治国之策,朝堂文武大臣的履历、追封、谥号,但凡是文庙功德林那边有档案记录的,陈平安都一字不漏抄录了一份,此外还专程与经生熹平,详细询问了些文庙不宜记录在册的小道消息。

    所以在陈平安的心湖藏书楼中,早就多出了一份秘档,专门用来针对鬼物庾谨,而且将庾谨视为了一位飞升境巅峰。

    五雷正法,龙虎山雷局。只说那本《丹书真迹》上边,记载了数种专门用来劾厌鬼物的符箓,陈平安为此精心炼制了七八百张黄玺符箓,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有幸相逢,有机会款待贵客”。

    有类似待遇的修士,屈指可数,比如岁除宫吴霜降,浩然三绝之一的剑术裴旻。

    说句半点不夸张的,如果陈平安不曾跌境,还是玉璞境剑修和止境归真武夫,他单独一人,根本无需借助外力,就完全可以跟一位仙人境鬼物掰手腕了,反正仙人又不是没打过,九真仙馆云杪,万瑶宗韩玉树,都领教过。

    如果庾谨不是跟在钟魁身边,而是一场狭路相逢,即便身边没有小陌担任扈从,陈平安不怵一个跌境为仙人的鬼物。

    钟魁啧啧不已,“这话说得欠揍了。”

    有宁姚当道侣,谁敢轻易招惹陈平安。

    可能背地里的算计,会有一些,可要说明面上的挑衅,不太可能了。

    如今两位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五彩天下的宁姚,蛮荒天下的斐然。

    而且两位皆是大道可期的飞升境剑修。

    十四境之下,谁不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兴许现在还好说,一来宁姚尚未跻身十四境,这个五彩天下的天下第一人,还比较不是那么吓人,再者当下尚未真正“变天”,如今几座天下的十四境大修士,做事情,都不敢太过任性。

    等到变了天,宛如枷锁一去,所有十四境修士的心性,或者说道心,都会出现诸多细微变化,届时做起事情来,就不会那么循规蹈矩了。

    而宁姚的脾气如何,浩然天下的山巅修士,已经大致清楚了,若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