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在江东遇到了各种问题的时候,在关中之处,正在展开的青龙寺大论,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基本上就是属于文学和思想上的碰撞了。

    这也是斐潜举办青龙寺大论的本意。

    唯有思想上的碰撞, 才能产生出文明的花火。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最先产生了巨大的思想碰撞的,并非是六经,而是《孝经》。

    《孝经》据称是孔子的『七十子之徒之遗言』。

    当然,孔老夫子已经离开尘世很多年头了,这老爷子当年讲过一些什么话,嗯, 也确实只有其徒子徒孙可以摸着良心表示孔老夫子确实这么说过。

    大汉当下所传《孝经》, 本来是河间人颜芝所藏,由其子颜贞献出。看这个姓氏, 也就知道是那个传人的后代了。

    后来这个《孝经》经过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等人共同认证,盖上了名戳,表示此经所传,和他们家里面的《孝经》的经文皆同,算是为这个《孝经》定论了,就是差不多相识后世鉴宝砖家那样写了证书。

    这便是《今文孝经》,合计一十八章。

    但是有意思的是,过了几年,大汉鼎鼎有名的拆迁户,鲁恭王扒拉了孔子老宅……嗯, 这说明『强拆』其实也是有华夏传统的,然后在坏壁之中发现了现《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书,凡数十篇, 孔安国悉得其书。而这个扒拉出来的《孝经》之中,竟然是二十二章……

    意?!

    之前不是有砖家盖章签名, 认证有效, 说是大家都是原版,大家『皆同』是一十八章的《孝经》么?

    难不成这砖家……

    然后就有砖家鼓着红肿的脸出来了,宣称说:『这个……那个……都一样,都一样……哈哈哈,呵呵呵,告辞,告辞……』

    反正不管信不信,都是这样了。

    所幸的是,《今文孝经》和《强拆孝经》,呃,是和《古文孝经》相差其实也就之差了一章,『闺门之内,具礼矣乎!严亲严兄。妻子臣妾,犹百姓徒役也。』

    其他的章节则是略有合并和字体变化。

    这种差异其实问题不大,因为春秋战国之时,有些文字到了秦汉的时候会有一些演化和转变,比如『亡』和『无』,『疾』和『病』,还有『女』和『汝』等等, 言语习惯还有时代变化的因素产生的差异,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 并不能因此就说明《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之中究竟那个字才是原装货,那些是后封的,只要三码,嗯,四码合一,没有保修过,也就算了。

    只不过唯独少了一章!

    闺门章。

    当然,具体是那些包括孔子门徒子弟记漏了,还是当时的砖家合计的时候,觉得孔老人家不至于盯着旁人的『闺门』不放,不符合孔老夫子的身份,就特意『避讳』,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这个事情么,后世的儒学研究者也有论调,表示大概就是因为『父贤不过尧,而丹朱放;子贤不过舜,而瞽瞍顽;兄贤不过舜,而象傲;弟贤不过周公,而管叔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纣伐。』所以将闺门章给删除了。

    要不然这脸皮上不好看啊……

    而在青龙寺当下争论的,并不是古今孝经之间的差别,而是对于孝经的延伸、注解和阐释,毕竟当下是『正解』大论。

    这些延伸、注解和阐释之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则是关于『丧葬』方面。

    有一些人认为丧葬,特别是厚葬的风俗,处于华夏的主流地位,是因为儒家强调『孝』的原因,尤其是在两汉之时,厚葬之风尤盛,就将这个风俗完全归于儒家的『孝』,但是实际上么……

    关于『孝』这个观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