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许县,皇宫。

    『来人,去请中散大夫前来。』

    刘协一边继续翻阅着手上的这些风闻录,一边沉声吩咐道。

    黄门宦官领命而去,不多时,刘晔就遵令而来。

    尚书台距离皇宫并不远,但是如果不是刘协有令,这些人都不会来的。

    包括身为皇室宗亲的刘晔。

    刘协看着刘晔上前拜见,目光之中略有一些复杂,但是他很快的掩饰了这些复杂的情绪,先请刘晔坐下,然后才拍着桌桉上的这些董遇的风闻录,询问道:『这些风闻录,爱卿可曾看过?』

    刘协问得似乎是很随意,但是刘晔回答的时候一点都不能随意。

    刘晔低着头,『回禀陛下,此乃给陛下的书信,岂能擅自翻阅?』

    『哦?』刘协笑了笑,『我说的是西面的那个尚书台……』

    『啊?这个……』刘晔愣了一下,抬起头看了刘协一眼,然后又是低下头去,『这个微臣就不知道了……』

    『呵呵……』刘协发出了些笑声,没有继续说下去。

    他说的光是西尚书台么?

    显然也不是。

    刘协很无奈,因为他所有的信息都是经过类筛选的。

    刘晔也很无奈。

    这不就跟和尚头上的虱子一样的事情么,若是没有两个尚书台过目,有那个家伙胆子会那么肥,随意将关中来的东西随意递送到了刘协手上?所以很明显,这些书信风闻录能到了刘协手上,说明至少经过了两处尚书台的手,至少是默许。

    因为董遇是走的官方的路线递送上来的,所以关中的西尚书台肯定知道这些风闻录上面写了一些什么。

    董遇能看到,并且描述出来的事情,其他士族子弟同样也能看到,只不过其他的一些士族子弟并不对董遇所描绘的东西感兴趣而已。

    像董遇这样真心真意,一门心思去求学的,只是少数,还有很多人是怀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去的。

    对于大多数的士族子弟来说,读书可能都是一个幌子,他们更想要去关中打探知晓关于什么火药,制纸,冶金等等方面的信息,甚至不惜为此出重金收买一些人……

    毕竟山东之内,有传言说斐潜手中有什么墨子秘传。

    还有人言辞凿凿的表示说斐潜其实是上古墨子亲传,是当代墨家矩子,方懂得如此多的新奇技巧云云……

    要是能探寻出一二来,岂不是发达了?

    就算是没有找到什么秘诀,在关中也可以混一个出路,岂不是比在山东打破头挤那些底层小吏要更好,至于读书,那只不过是进身之阶而已,那有能为了读书而去读书的?

    所以,或许在西尚书台看来,董遇的这些风闻录,更像是一个读书人应该做的事情,所以他们没有制止,也没有做出任何的限制。

    这只是或许,也就是表面上的那些东西。

    当然,刘晔本能的觉得在其中,西尚书台可能还有一些什么其他的因素,比如一些什么谋划,只不过他没能想得出来……

    所以他也没说。

    更不可能和天子刘协说了。

    刘晔轻咳了一声,将这个略有些尴尬的话题岔开,『董巡风忠心社稷,心忧天下,诚实君子,实乃陛下之洪福……』

    『嗯。』刘协点了点头。

    说是书信,其实更像是日记,亦或是调查手册之类的文献。

    董遇确实是实诚人,他喜欢专研学问,然后这巡风之事,多半也是被他当成了一项学问来做了。

    做官和做学问,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在某些事情上,就像是冰和火不可交融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