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还盛。”董平细数道。

    王斌点头道:“这就对了,以华夏军一万多人,对抗满清大半个中国之力,即便以一抵十,也是大大不如!如果想火中取栗,就要让吴三桂和满清长久的僵持下去,到将来筋疲力竭之时,咱们渔翁得利,再出来收拾残局。”

    张直想了半天,才小心翼翼地问道:“三哥,吴三桂兵强马壮,手握重兵,难道你觉得他不是满清的对手?”

    王斌叹口气道:“我也不希望满清赢,但是我对吴三桂实在没有什么信心,要不然我也不会要去京城救吴应熊!吴三桂已经垂垂老矣,雄心壮志都在这江南半隅,若是没有吴应熊,只怕会被满清鞑子举全国之力击溃,这也是我要救吴应熊的原因。”

    王斌来自后世,自然知道三藩之战的结局,八年的战争,随着吴三桂称帝病死,吴氏内部倾轧,吴氏灭族,抗清大业,自然也是灰飞烟灭。

    王斌救出吴应熊的目的当然没有那么光明正大,他也只是为了让吴三桂和满清拼的更激烈一些,自己好从中渔利,挽大厦于将倾。

    历史上吴应熊不愿意离开京城,很快就和儿子吴世霖被康熙斩杀,这也是吴三桂所没有想到的。吴三桂因此而郁结于心,最终在前线病死,高级将领间内讧不断,从而导致了吴军的崩盘。

    现在,自己有这个自知之明,就看张直能不能有好运,吴应熊有没有这个造化了。

    ……………………

    云南昆明城外北郊,平西王府,安阜园中。

    “安阜”是长久平安之意,同时也是园中“燕安堂”“虎阜堂”两座建筑的名字合称。这座以莲花池为核心建造的安阜园,是吴三桂为陈圆圆建造的一处行宫,沉溺于爱情中的二人常来此居住、赏景。只是随着年老色衰,渐受冷落的陈圆圆便独居于此,焚香礼佛,独善其身。

    一个头戴金冠,身穿蟒袍,腰系玉带的六旬老者,坐在一处高阁内的朱椅上,看着远处的亭台楼阁,珍花羞草,正暗自出神。

    这安阜园花三年时间造成,又引进昆明成内菜海子之水,其间飞桥高台,又有三丈许的松柏和奇花异草点缀,昆明本已是四季如春,再加上花香鸟语,真算得上是人间天堂。

    一阵风吹过,老者不由得有些寒意,侍从马上给老者披上了一件轻裘。老者自嘲地笑了一下,岁月不饶人,想当年自己也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如今却已经是年过花甲,不知道还能不能舞起匣中的重剑。

    老者看了看旁边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儒者,问道:“玄初,应熊的书信到了,他建议本王上书提出撤藩,以此来看朝廷的态度,你觉得这件事该怎么办?”

    刘玄初思虑了一下道:“依在下看来,王爷最好一个字“拖”,既不上书,也不反对。”

    问话的老者乃是大名鼎鼎的平西王吴三桂,而搭话的就是他手下的幕僚刘玄初了。

    刘玄初本名刘茂遐,足智多谋,但为人太过耿直,时常触及吴三桂的逆鳞,但因为他才华出众,吴三桂也不得不经常迁就于他。

    “梆梆邦”,远处佛堂里的木鱼声不断传来,似乎在告诉经纶世务者,望峰息心,但人的欲望,一旦被世俗所包围,难免鸢飞戾天,以至于利令智昏,迷途难返。

    吴三桂皱了一下眉头,眼光转向了青翠欲滴,绿色满池的荷花,问身边的另一位幕僚道:“廷献,你怎么看?”

    方光琛有些为难,但他看出来吴三桂已经是大为不悦,遂答道:“王爷心中应该早有定数,一切都由王爷圣心自裁。”

    方光琛是前明礼部尚书方一藻之子,曾与吴三桂缔盟为忘形交。现为吴三桂幕僚。

    历史上,吴三桂死后,方光琛、郭壮图等拥立其孙吴世璠即位,改元洪化。康熙二十年(1681年)吴世璠败亡,方光琛束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