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第20章 治军

    崇祯13年来临,对于左梦庚而言,这就是一个大展拳脚的好时候。

    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他奋笔疾书一部厚厚的书,取名《建蜀大略》,按照他学习朱元璋成就霸业的道路和他的制定法律原则研究,研究秦汉时期为什么大汉民族那么强大。可是以后为什么一代不如一代,

    “诸朝以弱亡,唯汉以强灭”。不论是唐宋元明清,还是其他王朝,都是先衰败,最后灭亡。

    可是只有大汉朝,他灭亡的时候,诸夷来朝,绝对是毫无争议的远东霸主。五胡都只能乖乖束手。

    想想那时候,三国演义多次表明,那时候往往依靠着一个省就能把戎狄击退,幽州的公孙瓒,冀州的袁绍,兖州的曹操,凉州的马腾,还有他的前任,董卓,都把附近蛮夷压制的死死地。

    可是看看现在的明王朝,根本做不到,就是倾全国力量,竟然还奈何不了只占据东北的满洲,哪里土地不算肥沃,人口比较稀少,为什么会这样。

    他得出结论,第一,国朝勇于内斗,而怯于公战,如果商鞅掌权,这些个士大夫通通通需要杀头。只要“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这才是秦王朝强盛的根本。所以,商鞅变法这一原则必须贯彻。

    第二,国朝,武人地位远低于秦汉,那时候人人以为国作战为荣,可是现在,国朝,全是以当兵为耻,不断教唆百姓“好男不当兵”理念,你说连士兵都没有荣誉感。如何谈战斗力。要想改变,那就必须提高他们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已经树立以当兵为荣的观念。这一点此前已经做得很好,要知道现在四川掌权地方的都是当兵的,原来的文官,全面被打压。政治上已经很高了。经济上通过各种奖励,赏田,免税等,也远比不当兵强太多。这点不用说。

    至于荣誉感,必须建立军事学校加以培养树立正确当兵理念。不能让他们一直坚信当兵就是为了军饷,那是没有前途的。没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武装,那绝对不算强兵。

    第三比起秦汉,明帝国看起来经济强盛,可是极度不均匀,东南沿海占据全国超过一半的财富。就是四川也远不如,偏偏东南士大夫又很不乐意贡献力量,不愿意出钱出力,你说这怎么做。四川还是好的,要是北方六省,那更烂,基本上连年战争都被打烂了。做不到“南粮北调”那么北方缺少粮食的问题就难以根治,最关键他们还把粮价提的很高,造成他都买不起的局面。相当可恶。

    对此左良玉也是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组织好四川贵州两省近六百万人口,自然这是书面上的,由于明朝万恶的人头税,隐藏人口那是很自然的。这不去年才宣布废除人头税,进行“摊丁入亩”把限制人口发展的人头税一废除,效果和清朝一样,人口迅速往上涨,至于原因,税收都没有了,没必要在隐藏了,难怪清朝人口普查总是做得很好,从顺治两三千万,然后迅速岛乾隆的两个多亿,等乾隆死了,变成三个多亿,等鸦片战争来了,已经破了四亿。如果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等一系列战祸,恐怕不会一直维持着4.5亿到了民国。

    对于提升经济,他对农业指导不多,毕竟这个时代番薯,玉米都已经迅速普及,只要政府全面推动一下。让水分充足的继续种植水稻,水分不充足的,还得靠天的,那就组织百姓种植抗旱作物。

    毕竟比起抗日战争时期,这个时候四川还是没有那么危险的。

    农业上他能做的不多,基本上他会的马士秀,宋献策都会去做毕竟四川也缺粮食。更何况贵州更是旱灾的重灾区,只不过附近都是鱼米之乡,可以就近调拨购买,才没有向北方那么大规模起义。

    第四,比起汉朝末年人才辈出,这个时代的人在八股文束缚下,变得非常畸形,反应迟钝,奴性很强。可以说明王朝的文化奴役,愚昧政策的严重后果,估计始作俑者朱棣都不知道会这么严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