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在关于流形学习的算法开发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常浩南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了两条消息。

    第一条,来自大洋彼岸的新泽西州。

    《数学年刊》的审稿结果出来了——

    无需修改,直接发表。

    按照审稿意见的说法,尽管论文在书写习惯和用词等方面仍然有一定提升空间,但相比于其内容可能对微分几何,乃至整个数学界所产生的影响而言,不应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这些无意义的细节上。

    因此,编辑部决定将这篇论文插队刊载在下一期,也就是1999年第12期的数学年刊上,并将其作为当期杂志的封底。

    最终的结果,属于意料之中。

    不过,能如此顺利,以至于连小修都不需要,倒也算是个惊喜了。

    毕竟这还是他两辈子以来第一次涉足理论数学领域。

    当然,收到这封信邮件只意味着论文被接收。

    这个年代还没有什么网络发表或者提前见刊之类的花样,想要看到论文,就只能等到11月杂志正式出版。

    也就是数学年刊还算紧跟时代,会同步发行电子版。

    如果搁在以前,或者其他期刊,那还得等实体书漂洋过海邮寄过来。

    所以,这篇文章造成的影响,应该还要再等一阶段才能表现出来。

    只不过,常浩南这个名字,显然已经因为这篇文章而在数学界混出了一些地位。

    因为,跟审稿结果一起发过来的,还有一封署名为数学年刊编辑部高级编辑米凯尔·拉格斯泰特的邀请函。

    邀请常浩南去普林斯顿参加1999年12月末举行的一场数学年会。

    普林斯顿大学在数学界的地位自然不必多提,而能被数学年刊编辑部邀请,更是可以被当做一种殊荣。

    不过么……

    如果常浩南只是個单纯的数学家,那去长长世面倒也未尝不可。

    毕竟,华人数学家虽然不少,但华夏国籍、并在华夏研究机构做出成就来的数学家,已经有些年头没出现过了。

    但常浩南的身份毕竟复杂且特殊。

    哪怕在国内出行,都得提前制订行程和安保规划。

    如无必要,出国是不可能出国的。

    不过,常浩南倒也没回信拒绝。

    数学界嘛,怪人还是不少的。

    他不回邮件也不去参会,很有可能会被当成佩雷尔曼那样的古怪奇才。

    但要是直球拒绝,反而会搞得比较僵。

    数学年刊和普林斯顿的面子,总归还是要给一点。

    至于第二件,就是之前常浩南委派章亮平去办的事情,已经有结果了。

    ……

    集团会议室里。

    包括常浩南在内的七名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在会议桌两边坐定。

    自从航空动力集团自从正式成立以后,这还是第一次如此阵容齐整地开会。

    “同志们。”

    坐在首位的朱霖育率先开口:

    “这次召集大家开会,除了对集团成立这几个月以来,各自的工作情况进行一个汇总以外,就是要讨论一下,我们和法国斯奈克玛集团之间的合作事宜。”

    朱霖育毕竟是集团一把手。

    常浩南找人调查也好,让人和法方进行接触也好,虽然是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但肯定是要向他报备的。

    包括这次会议,也是前两天常浩南拿到章亮平给出的调查结果之后,建议朱霖育组织的。

    因此,后者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