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税目化繁为简,以田亩为计,不可否认,裴珏提的新政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绝苛捐杂费,出发点是好的。

    但他太急了,急着把自己磨得足够锋利,将功补过。

    心中已有了初步想法,裴少淮收拾好书案,锁好门户,出宫归家。京官五日一休沐,趁着明日休沐,裴少淮打算去一趟杨府,向老丈人请教问题,听听老丈人的意见。

    老丈人在大理寺做事,精熟律法、政策,对于新政必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翌日,裴少淮夫妇乘坐马车回到杨府。

    杨大人见到女儿女婿过来,心情大好,父女间吃茶趣谈。一盏茶后,杨时月起身说道:“女儿去同叔父婶母们问个好。”

    “去罢。”

    余留翁婿二人在书房里谈正经事。

    “贤婿今日来,是要谈吏部新政的事罢?”杨大人先言道。

    裴少淮点点头,应道:“小婿有些事没能想明白,特来向岳父请教。”他能看出以银抵税之弊,但在朝堂局势上,他仍如身处云雾中,未能窥全。

    “你且说。”

    裴少淮问道:“吏部新政虽有可取之处,然弊端亦尤为明显,缘何朝中言官多支持他这一新政?”不管怎么说,十个言官当中,总有那么几个是为民考虑的罢?岂会全都支持?

    “此言差矣,不是支持。”杨大人言道,又解释,“一事兴起,必有一弊生,有人得利,便有人失利,这朝堂上哪有什么人人都支持的新政。”

    接着道:“只不过新政初呈天子案前,于他们有利者支持,于他们无害者缄默,加之要执行新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才有‘朝中群臣皆支持’的假象。”还没到吵起来的时候罢了。

    裴少淮当即了然,望向岳父道:“岳父的意思是,众人皆在隔岸观火,静观其变?”

    “正是。”

    这就说得通了。

    新政有利于充盈国库,此乃显而易见的。于是群臣都想先看看天子是什么态度。

    裴少淮又道:“小婿想择此机发声,谏言圣上。”

    杨大人早已料到,于是认真细听裴少淮阐述见解。

    裴少淮踱步书房之中,口中出言平和,可条条句句都剑指“以银抵税”的弊端,不单从百姓的角度出发,亦从大庆朝的国力昌盛出发,有理有据。

    杨大人边听边颔首,露出几分意外之喜,他道:“贤婿方才的一番见解,谈他人之所未见,谏得真诚恳切……只不过,朝堂谏言若只谈弊端,则落了下乘,若圣上问起解决之道,又当如何应答?贤婿恐怕还要再斟酌斟酌。”

    “小婿省得了。”

    这也说明了,在杨大人看来,裴少淮方才那一番话,在朝堂上初谏是没有问题的。

    ……

    休沐后回到六科做事,当日刚散朝,苟副官便来了,分明急不可耐还要佯装平和,问裴少淮考虑得如何了。

    “下官已经想好了。”裴少淮答复道,“等朝廷大议那一日,下官会廷前谏言。”

    苟副官掩饰了欢喜之情,反是装出一副关心同僚、后辈的神情,谆谆言道:“小裴大人好好回去准备腹稿,到了那日无需紧张,只消顺顺利利把腹稿说出来即可。”又道,“工科其他几位给事中大人,廷议那日也会当庭谏言。”

    换作其他年轻人,恐怕真会被苟副官唬住,成了替人添数的。

    到了廷议这一日,裴少淮着青色七品圆领官袍,正中缝着鸂鶒补子,站于六科官员之末,正低头认真听吏部当庭奏读新政提案。

    今日裴少淮要首次当庭谏言,然心中并未紧张。无他,半年来数次入宫当值掌记,见惯了百官上朝,亦知晓了天子的几分脾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