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三年后,几位年长阁老先后致仕,四十岁的裴少淮官至首辅。

    老皇帝颁发最后一道圣旨——承师问道,重新划设科系,重现昔日太学之辉煌。

    此后,燕柘彻底从皇位上退下来,新帝燕有政继位登基。

    ……

    早在周朝时,便有“太学”之名。供贵族子弟读书之处,即为太学。

    到了汉朝,朝廷设立京师大学,以儒学为正统,京师大学谓之为太学。

    晋朝时,又设专供公卿大夫子弟学习的国子学,与太学分立。

    历经南北朝之动乱以后,隋唐再复统一,朝廷将太学与国子学合二为一,称之为国子监。万国学者来朝,只为争一国子监入学名额。

    此后便一直延续了下来。

    随着朝廷用人的改变,天下各行各业的起兴,许多学科学系亦呈现“推陈出新”之态,大庆国子监的人才培养模式早已不能满足时势的需求。

    为了给天下各级府学、县学、族学、私塾树立典范,为了让更多有识之士得以施展才华,裴少淮将亲自操刀,重启“太学”。

    这一回,太学将不再是帝王将相子孙的专属,太学将是天下人的太学。

    此外,手工业兴起、生活日趋富足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女子走出闺阁,活跃于各行各业之间。

    然“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等传统观念,一时难以转变。裴少淮自知不能操之过急,决定先退一步,从设立女子学堂开始。

    他相信,百年以后,必有男女同入太学之景。

    ……

    ……

    这日,景川伯爵府有喜,庆贺伯爵夫人大寿。

    宝驹雕车熙攘来,府邸大门次第开。

    大姐裴若莲来得最早,天才刚亮,伯爵府的仆从还在忙着布置正堂,她便进来了。

    裴若莲也已五十余、近六十,体态丰腴了些,更显端庄。有丫鬟端来温水,她净了净手,随后进了林氏的房。

    嬷嬷正在给林氏梳头,一袭白发长至腰,裴若莲悄声从嬷嬷手里接过梳子,一遍遍从头梳到尾,直到发丝又顺又亮,这才笑道:“母亲这一头华发,是有儿孙福气的。”

    林氏回头,看到裴若莲,诧异道:“你怎这般早就过来了,快坐下快坐下。”

    “耽误什么也不能耽误咱们伯爵夫人的寿辰。”裴若莲笑说道,“我早些过来,瞧瞧有什么能帮上忙的。”

    “就你最会说好听话,只当是寻常日子,有什么可忙活的。”林氏满脸笑颜。

    待梳好发式以后,两人边聊边往前院走,正巧路过四姐妹昔日的闺房。岁月在房内留下了痕迹,许多物件已暗淡褪色,然一切摆放依旧如初。

    裴若莲步子慢了下来,忍不住多看几眼,恍惚间又回到十五岁那年,继母为她穿上织金长裙,风风光光为她办了及笄礼。

    她在伯爵府最落魄的时候说亲出嫁,再回首时,只满心觉得感激和幸运。

    ……

    临近辰时,初秋的晨光又暖又亮。

    伯爵府门前挤满了马车,前来祝寿的亲友只能下车多走几步。

    这当中,“阵仗最大”的当属二姐裴若兰一家。裴若兰挽着司徒旸的手走在最前头,其后是两个女儿,以及裴少淮帮着介绍的两个“上好读书人”姑爷,文质彬彬。

    两位姑爷怀里抱着、手里牵着小儿小女。

    儿子司徒千霆学文不成,考了武科举,像司徒旸一样走武官的路子。他娶的是英国公家的幺女,这两人也是拖家带口。

    细数之下,二姐这一大家子竟有十五口人之多,三辆四骑的马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