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朝白寄书城河边,暮夜随风至天涯。

    可惜水路船舟再快,也终是赶不及南风的,京都闽地相距数千里,便是快马加鞭,等皇上见到裴少淮的信件,也应是月余之后了。

    皇帝想借“心心念念”来排解心底的忧愁,未必是想听裴少淮禀报些什么。而裴少淮信中的“忙”则是真的忙。

    对家接二连三放的招数,每一招都不好解,逼得裴少淮不得不多翻翻春秋、三国史,温习温习兵家计谋。

    ……

    五月海风起,舟师东渡海。

    一阵阵东北风从东瀛萨摩洲那边吹来,正是倭寇乘风进犯的最佳时机,过往数十年间门皆是如此。

    然而今年,嘉禾卫的兵力增强了数倍不止,数十架千料大船轮番上阵,根本没给倭船靠岸的机会。

    倭人的关船、小早船,在大庆两三千木料的乌尾硬帆大船面前,显得十分“玲珑小巧”。

    经过凤尾峡一战,嘉禾卫知晓倭船船舱无龙骨支撑,船体脆弱。所以每每在海上遇见倭船船队,舟师们毫不犹豫拉满船帆,全速向倭船撞去。

    宛若重锤敲核桃,咔嚓声响,单纯靠着船大船坚,撞他个船毁人亡。

    颇有些“仗势”欺寇的意思。

    若是不幸被倭寇击碎了几块船板,也不算太紧要——太仓船厂所造的战船,皆设有水密隔舱,一个隔舱浸了海水,船体只是微微倾斜而已,支撑得到返航补修。

    如此一来,闽东南茫茫一片海域内,嘉禾卫的战船往往来来巡游着,整个五月里,他们和倭船周旋了十几个回合,占着船只、火器和战术优势,未曾失利过。

    前前后后毁了也有二三十条倭船。

    消息屡屡传回嘉禾卫,振奋军心,越战越勇。

    倭寇吃了亏,眼看没有机会登岸抢夺,加之去年凤尾峡一战损失惨重,他们不敢贸然跟嘉禾卫硬碰硬。等到南风一来,倭寇索性一改风帆方向,随风北上,往李朝的方向去了。

    燕承诏给朝廷递了个密报,告知倭船的去向,至于朝廷会如何应对,则不是他考虑的问题了。

    今年算是压制住了倭寇,要想拔除这个毒瘤,则要后续从长计议。

    ……

    东边烈日西边雨,舟师战战告捷,泉漳一带却是“节节败退”——各地的粮食价格水涨船高,百姓家中米缸见底,隐隐有生乱的苗头。

    对家的手段初见成效。

    城里不是没有粮食,而是大氏族故意压着粮食不外售,各地粮食不足。偏闽东南田亩少,将近半数百姓不是务农,而是靠手艺吃饭的,十分依赖于粮铺。

    往日里能买到一石米的票号,如今买不到一斛米,米价涨了一倍不止。

    ……

    上晌辰时,裴少淮已经去往州衙,小南小风起得迟,还在饭桌上吃早膳。

    府墙外传来阵阵快步声,又掺杂着哐哐当当的器具声,听着很是嘈杂——是老百姓们在抢着买米。

    眼下米价日日见长,今日不买,明日更是买不起。

    杨时月身边的陈嬷嬷闻声,脸微微侧向墙外,半晌,忍不住轻叹息道:“前日十文钱还能换半斗糙米,听说今日已经涨到了二十文,这世道……”

    又问杨时月:“夫人,咱们府上是不是也该尽早备些米粮?”有备无患,她心意是好的。

    “不可。”杨时月回复得十分果决。

    这个时候大肆采购米粮,等同于助长对家的火焰,岂不是给官人添乱。

    杨时月吩咐道:“传我的话,府上谁若敢这个时候采办粮食、投机倒把,一律发卖出去。”看到小南小风歪着脑袋,听得入神,她又压低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